當前位置:

        扶貧扶長遠 長遠看產業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漣源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杰 編輯:石成 2020-09-24 19:27:31
        —分享—

        扶貧扶長遠 長遠看產業

        漣源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杰

        產業興旺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和重點,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近年來,漣源市委市政府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富民、振興”的治本之策,整合資源、創新實干,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5.7億元,帶動12.2萬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幫助6.4萬人成功脫貧,以產業扶貧帶動村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在產業規劃上注重“培育特色”。漣源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確定并全力扶持柑橘、蔬菜、湘中黑牛、油茶、油菜、中藥材、茶葉、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九大重點產業,先后實施特色種植業項目87個、生態養殖業項目46個、油茶林項目200個,建設柑橘產業基地62個。精心篩選的特色扶貧產業,見效快,輻射廣,帶動形成了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有效拓寬了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渠道。

        在產業發展上注重“龍頭帶動”。發展扶貧產業,只有堅持龍頭帶動、集聚發展,才能以點帶面、多點開花。政府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天柱山禽業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帶動聯結當地貧困戶1500多戶;回春堂藥業種植中藥材8000余畝,帶動聯結貧困人口7400多人;康麓生物開辟12個種植基地,帶動聯結貧困人口8000多人。在10家省級龍頭企業、61家市級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漣源貧困村發展產業覆蓋率達90%。豐富的實踐證明,“龍頭”抬得越高,產業發展就舞得越活,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道路就鋪得越寬。

        在扶貧機制上注重“利益聯結”。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近年來,漣源不斷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既能享受獎補政策,又能獲得土地流轉、資產收益、入股分紅等各項收入,“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模式讓貧困群眾想實施、能融入、有增收。以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例,漣源目前已成立專業合作社1360個、家庭農場465家,吸收1萬余名貧困人口入社。讓貧困群眾融入到農業產業發展全過程,在產業發展中共建共享共贏,方能穩定保障貧困群眾收入,讓脫貧取得長效。

        在扶貧格局上注重“多方聯動”。脫貧攻堅,既需要政府主導和社會各界參與,更需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漣源市始終堅持“志智雙扶”,組織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建立扶貧車間118家,帶動3000余人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1.2萬元以上。扶知識、扶技術,更要扶思想、扶觀念,兩力合一,這些舉措,既帶動了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又促進了扶貧產業提檔升級,切實增強了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漣源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杰

        編輯:石成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2020/09/24/8360912.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