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漣水源頭奮進歌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廖鶴松 編輯:石成 2016-03-17 11:41:45
        —分享—

        副標題:——我市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市委書記謝學龍(中)深入古塘鄉指導農業產業發展

          

         

          市委副書記、市長宋建明(左三)到七星街鎮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市委副書記康昊寧(前排中)在橋頭河鎮博盛生態農業園調研

          這一年,注定要在漣源的發展史上留下不平凡的一筆。

          這一年,注定要譜寫“攻堅克難、逆勢飄紅”的新篇章。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和艱難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一班人緊貼實際運籌帷幄、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帶領全市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干事創業,全市經濟發展逆勢飄紅,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城鄉面貌明顯變化,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敢做善成的漣源人民用辛勤的勞動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現代神話,用非凡的智慧譜寫著一曲又一曲奮進之歌。

          經濟發展著先鞭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增長動力發生轉變的過程中,我市著力創新驅動、促進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越來越優,經濟運行日趨穩健。市委、市政府堅定發展信心不動搖,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積極采取新措施,加快培育新動力,實現了全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2015年,市委、市政府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積極應對下行壓力,緊咬目標,奮力攻堅,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0.5億元,增速8.5%。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70.2億元,增長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0.1億元,增長21.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6億元,增長1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7073元、7401元,增長7.8%、11.5%。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為11.34億元、7.34億元,增長0.3%、10.3%。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排名婁底第一,為“十二五”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轉型作為發展的當務之急、根本出路和戰略抉擇,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優化。工業經濟正逐步走出過度依賴資源的老路子。全年關閉煤礦22家,培育生物醫藥、先進裝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企業10家,新簽約和開工的6個工業項目,都集中在高新技術、新能源、特色農產品加工等領域,不少項目填補了我市產業發展的空白。農業發展向現代化、產業化轉變。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萬余畝,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80個。糧食生產連續豐收。以獲評全省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重點縣為契機,重點打造了湘中黑牛、鄔辣媽、康麓生物、肖老爺食品等一批特色品牌。規模以上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達58.7%。橋頭河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迅速,“以園區建設為抓手,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工作經驗,在全省樹為典型。

          重點項目推進有力。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堅持市級領導掛駐重點項目以及“六個一”的工作機制,對項目建設任務月安排、月調度、月結賬、月通報。出臺了考核獎懲辦法,用于獎勵推進有力的項目。全年列入婁底四個一批的143個重點項目,實際完成投資97.2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8.5%。計劃年內新開工的重點項目已全部開工。其中藍溪學校、楊白線改造等64個項目已竣工。深入推進重點企業(項目)幫扶4年行動,傾力開展企業幫扶。積極推進電商產業園、電商孵化園建設,幫助漣源企業拓展產品銷售空間。依托湄江和龍山兩張國家級名片,創建了一批特色名鎮、名村和星級旅游點,旅游綜合收入大幅上升。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創新招商體制機制,設立工業、城鎮、農業、服務業四個招商工作組,四大家主要領導親自奔赴上海、廣州、長沙等地召開了漣商代表和各界人士座談會,并利用清明、中秋、婁商大會等漣商返鄉契機,舉行了漣商懇談會。全年共有23個項目正式簽約,簽約資金45.75億元,其中龍湖新區、泓澤新能源、洪源商貿城、康麓生物、鄔辣媽食品等12個項目已經開工。全年實現內聯引資71.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100萬美元,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2.6%和100%。

          重視民生暖人心

          民本提升著民生,民生溫暖著民心。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全面建成小康漣源為統攬,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把更多的財政資源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嚴格落實各項惠民富民政策,全年民生支出累計35.3億元,增長22.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3.4%,高于全省、婁底平均水平。小康實現程度增幅排名婁底五縣市區第一,提升幅度在同類縣市排名前進12個名次。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嚴格落實“六個精準”、“四個一批”、“四個切實”的工作要求,全面部署和推動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扶貧方式從注重“外源輸血”向“內生造血”轉變,發揮漣商作用,推進產業扶貧,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對181個貧困村實行了駐村幫扶全覆蓋,明確駐點村未脫貧、工作隊不撤退。結合“一進二訪”活動,市級領導、正科級領導、副科級領導實施貧困戶對口幫扶,結成幫扶對子30021個。通過精準施策、精準推動與精準落實的多管齊下,構建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預計全年減少貧困人口4萬人。

          ——民生實事惠民利民。12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順利完成。統籌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藍溪學校正式開學開講,新增學位3070個,如期實現化解城區大班額四年行動計劃目標。高考喜獲豐收,中考成績也大幅提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所緩解。食品藥品監管有力,抽檢合格率全部達到上級標準要求,未發生食品質量安全事故。洛湛鐵路擴能改造、S210繞城線、華雷線等重點交通項目相繼竣工,農村公路和客運站建設完成目標任務,群眾出行更加便利。“兩房兩棚”、“兩供兩治”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展順利。城鄉社保、醫保、低保、五保全面規范,便民服務功能更加完善。綠化漣源四年行動獲得婁底先進,城鄉環境整建四年行動取得三連冠,城鄉面貌大為改觀。

          ——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扎實推進九大環保工程,主要污染物減排、水污染防治、大氣治理等項目全面完成。全市12個水質監測點水質均達到了Ⅲ類標準,城區升平河飲用水源地水質有9個月達到了Ⅱ類標準,水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5.3%,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深入推進綠化漣源四年行動和城鄉環境整建四年行動,城鄉居民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宜人。

          ——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以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市為契機,圍繞“山水園林、宜居宜業”的目標,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城鄉面貌日益改善,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中心城區按照“東進、北擴、西拓、南完善”和“一路、一區、一帶、一園、一體”的總體思路,扎實推進婁底大道漣源城區段、漣源文化主題公園等34個城建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7.6億元。統籌推進茅塘污水處理廠、伏口鎮環西路、古塘鄉牛山大道等70個小城鎮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9億元。全面規范中心城區私房建設,省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的創建成果得到鞏固。

          社會事業結碩果

          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群眾工作為統攬,以依法治市為抓手,全力維護和諧穩定發展大局,切實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我市堅守安全底線、創新基層治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社會治理不斷加強。積極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路徑,在婁底率先推行“三三制”社區(村)網格化管理,全市44個社區和315個村實行網格化管理。強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扎實開展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各類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安全感,成功保持“省平安縣市區”稱號。

          信訪形勢平穩可控。出臺了黨委書記月調度信訪工作制度,市委書記每月、鄉鎮辦事處和市直重點單位黨委(黨組)書記每半月調度一次信訪維穩工作,一批信訪積案和重大信訪案件得以有效化解。扎實開展群眾工作,深入實施依法逐級走訪、陽光信訪,狠抓源頭防控治理,赴省進京非訪量下降52%。

          安全形勢持續向好。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實施最嚴格生產安全責任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大事故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嚴查重處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市委書記、市長親自率隊深入礦井一線和重點區域開展安全生產督查;以創建省級安全生產示范市為抓手,深入推行“三個一”工作機制,及時解決各類突出問題。全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安全生產工作再次被評為全省先進。

          黨的建設拂新風

          我市突出黨建引領、強化創先爭優,團結帶領市領導集團及廣大干部群眾爭創黨建新業績、爭當發展開路人,創造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和經驗。通過完善制度促規范、集體決策促民主、強化溝通促團結,領導集體心齊氣順,政治生態山清水秀。

          班子強,泰山移。把理順機制作為提升市級領導班子整體執政效能的重要環節來抓。力推三主負責制,建立分管聯系工作定期通報制度,對重點工作嚴格實行月安排、月調度、月結賬、月通報。認真貫徹“好干部”標準,狠抓干部執行能力的提升。繼續倡導注重基層、注重實干的用人導向,在全市大張旗鼓開展“獅子型團隊”和“獅子型干部”評選活動,旗幟鮮明地激勵全市干部在發展的舞臺上比作風、比能力、比實效、比貢獻,真正讓敢闖敢干敢擔當的干部受到獎勵、得到重用。

          黨風正,廉生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落實“兩個責任”,著力構建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對7名鄉科級黨政正職進行了集中述責述廉評議,分管市級領導當場接受質詢。全年針對“四風”問題開展明查暗訪110余次,有效防止了“四風”問題反彈回潮。集中開展化解農村基層紀檢監察信訪舉報積案專項行動。堅持以“零容忍”懲治腐敗,向社會釋放了執紀必嚴、常抓不懈的強烈信號,以反腐敗斗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用歷史正面廉政典型教育人,大型歷史湘劇《燒車御史》獲全省廉政文化作品一等獎,成為縣市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劇目。

          基礎牢,民心聚。以創建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市為抓手,積極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著力開展制度、陣地、班子、隊伍、事務“五位一體”黨建基礎標準化建設,管黨治黨進一步落地生根。采取“一定兩評三公開”方式對黨員實行積分制星級管理,拓展黨員管理半徑。全面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進一步規范村務財務管理。穩步實現“四項清零”,92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已全部動態銷號;“五小一中心”全部實現了提質升級;908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44個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強保障。

          漣水春潮涌,風正千帆競。今日的漣源,人性和溫情是這座城市的基調,開放和包容是這座城市的性格。一切生產要素在這里活力迸發,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在這里充分涌現,一粒粒創新的種子在這里萌芽壯大。曾經承載過光榮和夢想的漣源,正用自己的激情和創新,實現著富民強市的理想。這方浸透著“重義崇商,敢做善成”文化精神的土地,正博動著不甘平庸的血脈,充滿著博擊未來的信心和勇氣。

          昨天,我們激情跨越,遞交了完美的答卷。

          明天,我們揚帆遠航,奏響更為雄壯的樂章。

          

         

          城市亮化美化工程點“靚”中心城區

          

         

          橋頭河蔬菜基地鳥瞰

          

         

          創安防爆標準化廠房內景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廖鶴松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