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 李海日委員代表民盟漣源市委的發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已經成為了社會普遍關注的熱詞,養生行業逐漸作為一項產業受到國內外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市與健康養生相關的旅游業、生態農業、醫藥制造業等產業快速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為發展旅游、醫療、養老三元一體養生產業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一、大力發展旅游、醫療、養老三元一體養生產業的意義
一是落實國家宏觀政策的重要實踐。近年來,國家提出了一系列推進供給促改革、增加有效需求的政策措施,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旅游、醫療、養老三元一體的養生產業,契合了國家產業發展政策。
二是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市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已經刻不容緩。養生產業是一項提升市域經濟競爭力的優勢潛力產業,對促進我市轉型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彰顯地區特色,實現城市社會、環境、文化和人的跨越性發展都將產生重要意義。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人民的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反映。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就必須增強人口素質、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養生產業的發展能夠提供覆蓋生命全周期、預防性、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促進人民身心健康,對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二、我市發展旅游、醫療、養老三元一體養生產業的優勢及基礎條件
一是自然資源豐盈富余。我市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擁有湄江國家地質公園、龍山國家森林兩個“國字號”品牌;森林覆蓋率高達42.15%,空氣質量位居全國前列;地處東經111°33′-112°2′,北緯27°27′-28°2′之間,正處于有利于成長發育和長壽養生的優質生存區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在16-17.3℃左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是處于涼舒適、舒適、熱舒適三個等級,空氣濕度適宜。有藥用植物資源有1400余種;土壤作物營養豐富,耕地富含硒、鋅等多種有益微量元素。
二是基礎產業發展良好。旅游業、生態農業、醫藥生產制造業是健康養生產業的基礎產業,近年來,我市這些基礎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生態農業來勢喜人,古塘的楓木貢茶,楊市的孫水河谷葡萄園、藍莓基地等生態農業品牌逐漸形成。醫藥生產制造業穩步前進,2015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萬余畝,品種20多個,回春堂現代中醫藥產業園已經形成規模。
三是區位優勢日益凸顯。我市位于湖南省的幾何中心,是長株潭一小時經濟圈內城市,為湘中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三條高速在境內交匯并設有10個互通,總里程150公里,已形成“一縱(安邵)二橫(婁懷、長韶婁)”的高速網絡,龍瑯高速即將建成;滬昆高鐵經過我市,婁邵鐵路高鐵站近在咫尺;是湖南省十大精品旅游干線重要組成部分,這使我市發展健康養生產業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四、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積極引導協調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科學統籌發展。建議成立協調旅游、醫療、養生產業發展的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產業發展所需的醫療、養老、體育健身、康復等設施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做好養生產業發展重大問題、重點項目的領導、協調工作。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修建養生大道。盡快修建二廣高速到湄江入景高等級公路;建議從二廣高速白馬段修一條高等級公路直接進入龍山,把兩個“國字號”公園連為一體,將其建成一條養生大道;建議修建龍山至婁邵鐵路婁底北站連接線;完善兩處“國字號”公園其他醫療、養老、體育健身、康復等基礎設施。
三是積極對外招商,引進優強企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強綠色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和社會辦醫療、養老、健康管理、護理、康復、保健、療養、體育健身、商業健康保險機構等企業和項目,鼓勵國際知名品牌管理公司參與龍山養生產業的管理。
(二)打造品牌,全力推進發展
綜合開發利用我市生態、氣候、環境、文化等健康養生資源優勢,在龍山、湄江各建一處規模較大、功能齊全、品味較高的休閑養生基地,在周邊引導建設一批小型休閑養生基地。
一是大力推進休閑養生。發展避暑度假養生,利用龍山、湄江氣候涼爽的特點,在全省乃至全國迅速形成避暑度假到漣源的概念。發展健康養老,依托龍山、湄江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和中藥文化,把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積極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等服務。發展美食養生,以現有的橋頭河博盛生態園、孫水河谷葡萄園、包圍山生態農莊等為基礎,建設一批餐飲與垂釣、采摘、拓展訓練相結合的特色農家樂,把我市辦成長株潭一小時經濟圈的“公共食堂”。
二是大力推進滋補養生。我市有許多品質優良的特色農副產品,如北部的黃鸝芽茶、古塘的天然蜂蜜、湘中黑牛肉等,要充分發揮優勢,招商引資,多上項目,打造具有降低“三高”、增加粗纖維、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系列藥品和保健食品品牌。龍山周邊鄉鎮有著種植中藥材的優良傳統,品種多,產量高,可依托這一資源,選擇在山谷地區建設以休閑養生為特色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著力發展藥膳保健產品。孫思邈曾在龍山活動二十多年,并在此撰寫醫學巨著《千金方》,登山拜謁藥王和來此健康養生者絡繹不絕,應進一步挖掘龍山中醫藥文化,完善硬件設施,把龍山打造成全國聞名的中醫藥養生勝地。
三是大力推進康體養生。充分利用龍山、湄江海拔高,地形險峻的優勢,組織引導舉辦攀巖節、低空跳傘賽、山地自行車、戶外露營等有品牌的活動,著力引進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入漣建立山地戶外運動健身基地(中心)。在湄江、白馬湖、漣水河、孫水河等河流湖泊水面資源富集的地方,以飛水漂流,楊市、橋頭河龍舟賽等水上運動為基礎,根據不同水域特點大力發展漂流、水上樂園、垂釣、皮劃艇等水上運動,把我市建設成有較大影響力的水上運動基地。
(三)出臺政策,保障全面實施
一是加大資金支持。加大對我市養生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以市旅游建設投資公司為平臺,對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以采取創業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事中事后貼息、先建后補、以獎代補、風險補償等方式,重點支持我市養生產業所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和產品開發;加大對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以及通過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形式進行直接融資。
二是加強用地保障。做好我市養生產業發展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列入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園區和重大項目,優先安排土地指標,并優先在產業規劃中落實用地布局;支持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養生產業,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產業項目可按劃撥土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
三是加強人才保障。加大對保健、護理、運動咨詢等人才的培養、培訓,對產業企業高管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在戶籍、子女就讀、就醫等方面享受優惠和便利,建立公立醫療機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機制;鼓勵執業醫師和護士到社會辦醫療、養老和健康管理、護理、康復、保健、療養等企業和機構服務。
發言人工作單位和職務
市政協副主席、民盟漣源市委主委、市供銷社監事會主任 黨派 民盟
界別 民盟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