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中
“美味即將到來”“請把你的塑料袋打開”“炸不到位,我無法原諒自己”。聽到這幾句話,不少讀者的腦海里馬上就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雞排哥”李俊永麻溜地拿著刷子為食物刷上醬料,嘴里還金句不斷,不時逗得現場游客哈哈大笑……近段時間,以景德鎮“雞排哥”、貴陽“漢堡姐”、長沙“蘭花干子夫妻”為代表的小攤販們火了起來,已然成為城市動人的“風景線”。
“雞排哥”風趣幽默,以親切的服務給顧客帶來滿滿的情緒價值;“漢堡姐”則是主動安慰受委屈的孩子并贈送食物,得到許多網友點贊;“蘭花干子夫妻”,靠的是讓女兒吃賣剩的食物為衛生“背書”,被網友蓋章“衛生放心”。誰不想遇到一個有趣又溫暖的攤主?誰不希望自己吃的東西干凈又放心?沒有華麗招牌,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他們卻精準地擊中了當代社會的“情感脈搏”,完成了品牌塑造。
這些“頂流”攤主的出現,再次證明,即便是小人物,也蘊含著巨大的創造力和正能量。為什么他們的攤位前總排著長隊?或許人們不是真饞那口吃的,因為他們出售的不是單純的漢堡、雞排或小吃,而是久違的生活熱度與情感共鳴。在互聯網時代,不加修飾的真實,是很寶貴的東西。
一座有溫度的城市,應當擁抱這些真實、鮮活的存在。作為城市管理者,尤其是城管執法部門,應切實引導他們合法經營、誠信經營,并為他們提供培訓、宣傳平臺。比如,在非交通主干道、寫字樓、商圈周邊等區域,設立“特色夜市”“便民攤區”,明確經營時間和衛生標準……讓小攤小販有處可去,讓上班族辛勞一天后能吃上一口“熱乎的”,這看似“小事一樁”,卻緊密關乎民生福祉。
讓一座城市美好的,不只是高樓大廈,更是那些能讓人慢下來、感受生活的地方。這份獨特的生命力,值得我們用心延續。
來源:岳陽日報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