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芙蓉國評論丨“以老帶新”也要“推陳出新”

        來源:紅網 作者:高夢嬌 編輯:吳一夫 2025-04-28 09:02:27
        —分享—

        圖片1.png

        漫畫/謝春梅

        □高夢嬌

        基層“傳幫帶”本是經驗傳承、作風延續的重要路徑,卻在現實中頻現代際斷層:有的老同志將帶新人異化為經驗復制,言必稱“我們當年”,容不得半點創新嘗試;有的年輕干部把跟崗當“旁觀”,記流程不動腦、跑現場不琢磨,讓“以老帶新”淪為機械性的經驗平移。這種單向灌輸的模式既磨平了年輕干部的闖勁,也讓基層治理陷入“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困境。

        “以老帶新”的走樣,根子在“代際溫差”沒調好。從“傳”的一方看,部分老同志陷入經驗依賴,將基層工作簡化為“按套路出牌”,習慣讓年輕干部跑腿打雜,卻不愿在數字化治理、新型矛盾調解等場景中放手讓其試錯;從“學”的一方看,年輕干部帶著書本知識下基層,期待開新局,卻因缺乏針對性引導,只能在重復勞動中消磨熱情,逐漸喪失創新勇氣。這種經驗固守與創新焦慮的對沖,導致基層隊伍既丟了“傳幫帶”的初衷,又缺了“青出于藍”的活力,難以回應群眾日益多元的需求。

        破解代際傳承的問題,關鍵要在“帶”的方式上破題、“新”的路徑上發力,讓老經驗接上時代天線,讓新思維扎根基層土壤。

        要變“經驗傳遞”為“思維共振”。老同志帶徒不能局限于“怎么做”的流程傳授,更要講清“為什么這么做”的底層邏輯,將“走村串戶察民情”的群眾工作法與“大數據篩查民生需求”的數字工具結合,讓年輕干部既能“坐在炕頭拉家常”,也能“打開手機查數據”。年輕干部跟學不能只當記錄員,要主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問題清單,多問“如果是我該怎么處理”,在代際碰撞中形成“老辦法打底、新辦法破局”的工作共識,使經驗傳承成為新舊思維的“化學反應”。

        要變“跟崗見習”為“項目練兵”。基層帶教不能停留在“看樣學樣”,需搭建“老帶新+新項目”的實戰平臺。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線任務中,讓老同志擔任項目導師,帶領年輕干部全程參與方案設計、資源整合、落地執行,既傳授“土辦法”,也支持其嘗試“云端議事”“數字臺賬”等新手段。通過“壓擔子+給法子”,讓年輕干部在實戰中淬煉敢想敢試的膽氣,老同志在協作中增加銳氣,形成“以老帶新促傳承、以新促老助提升”的良性循環。

        要變“單向考核”為“雙向賦能”。建立“師徒捆綁式”考核機制,既看老同志是否把“金剛鉆”傳下去,更看年輕干部是否在崗位上“出新彩”。同時,要營造“容錯試錯”的寬松環境,讓基層成為代際共長的練兵場。



        來源:紅網

        作者:高夢嬌

        編輯:吳一夫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948/60/14908046.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