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X7A4713[00-00-10][20250313-081549825]1111.jpg KX7A4713[00-00-10][20250313-081549825]1111.jpg](https://img.rednet.cn/2025/03-14/d06b06d4-4161-4f91-9f58-af05dcae23c2.jpg)
曾經,一首《香水百合》風靡大街小巷,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黃燕飛,正是將這份芬芳帶進現實的人。她扎根鄉土,以百合為筆,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錦繡畫卷。
早年的黃燕飛一直在外打拼,和丈夫經營服裝店、開網吧、創辦紙杯廠,憑著誠信經營,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黃燕飛內心深處始終明白,這并非能長久安身立命的事業,心底總有個聲音在催促她,要去探尋別樣的發展路徑。每逢過年過節,黃燕飛回到丈夫的老家——白馬鎮羅家坪村,看到山上的田地早已荒蕪,雜草叢生,藤蔓肆意攀爬,覆蓋了曾經整齊的田埂,從農村走出來的黃燕飛心里就不是滋味,總想著在家鄉做點什么。
一次偶然的機會,遠嫁貴州的妹妹給她帶來了新的商機。“妹妹說,她公公婆婆在貴州種了十余畝百合,年收入近20萬元。”“貴州土地成本高,租地很難。”“妹夫當時就想回家種百合,毛家飯店的廚師也不當了,一門心思想創業。”
羅家坪村不就有很多荒地嗎?拿來種百合豈不正好,黃燕飛心里忽然閃過這個念頭,眼睛不由得亮了起來。“這些地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試種百合,既能美化荒涼的山坡,還能帶來經濟效益,讓這片土地重新活起來。”“妹夫回貴州種百合,還不如到我這里來,湖南租地成本比貴州低多了,他負責技術就行。”黃燕飛越想越覺得可行。
心動不如行動,2009年黃燕飛開始進行氣候環境考察、品種選擇、種養技術學習等前期準備工作,2010年試種了一年。在收到初步成效后,2011年,黃燕飛與妹妹、妹夫一起成立了誠馨合作社,在丈夫老家白馬鎮羅家坪村流轉了數百畝土地,專注于百合的種植。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萬事開頭難”這句老話在黃燕飛身上得到應驗。盡管她有著豐富的經商經驗,但在百合種植這條道路上,依舊走得磕磕絆絆,甚至碰得“頭破血流”。起初,她滿懷信心,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投入了全部積蓄,親力親為下到田間地頭整地、育苗。然而,現實卻給了她一記重擊——百合行情從2011年開始持續數年下跌,合作伙伴相繼退出;工人的工資發不出,最終咬牙把自家的房子抵押貸款,才勉強湊夠了工資;土地流轉和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各種矛盾糾紛紛至沓來,令她夜不能寐。合作社的產品經營乏善可陳,產品價格上不去。
“農業是很難熬的,我當時也是腦袋進水了”作為外來的媳婦,想要在本地創業,難度可想而知,回想著自己的創業之路黃燕飛笑著說道。在她創業的過程中,各種難題一度讓她焦頭爛額,好在鎮村干部一直全力支持,總是隨叫隨到,幫她解決各種矛盾糾紛,讓她能夠專心發展產業。婁底、漣源兩級婦聯安排黃燕飛去北京參加SYB農家女免費創業培訓,讓她學到了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拓寬了發展思路;她意識到,只有走產品深加工的路子,合作社才能長遠發展。科技特派員和專家也給了她很多意見建議,幫助她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我認為種百合就跟炒股一樣,我年年種,只要堅持下來,總會有漲停的一天。”2016年百合價格開始觸底反彈,合作社相繼以百合產品為主材料開發出了富硒富鋅百合粉、百合粉絲、百合酒、百合乳酸飲料等系列產品,她終于開始掙錢了,2017年的利潤達到了110萬元。
黃燕飛回鄉創業的初心很簡單,就是想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改變家鄉的面貌。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掙了錢的黃燕飛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全身心投入到家鄉建設中。她將產業發展與百合培育區域特色農業緊密結合、基地開發建設與產業幫扶緊密結合、農民種植增收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通過訂單種植幫扶、土地流轉收益幫扶、產業種植大戶聯盟幫扶和安置就業幫扶的方式,帶動周邊2711人共同發展。
“一輩子干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談及未來的規劃,黃燕飛目光堅定,她表示將繼續深耕百合產業,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如今,現代化的冷庫和先進的生產線已拔地而起,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未來,她計劃將旅游業與觀光業融入百合種植中,打造集種植、加工、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產業鏈,走出一條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鄉親看到種植百合的廣闊前景,吸引更多人加入合作社,共同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黃燕飛用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力量,也讓人感受到了一位女性創業者堅韌不拔的力量與情懷,成為當地鄉村振興路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超 楊春煥
編輯:吳一夫
本文為漣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947/58/1478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