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源權
今年以來,湖南張家界、湖北宜昌、浙江衢州、江西九江、四川資陽等地從市內公務“零接待”破題,通過取消公務宴請、嚴控接待標準,從源頭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和“餐桌上的腐敗”。2025年1至7月,張家界全市鄉鎮接待費同比下降99.95%,4個區縣直單位接待費同比下降93.71%。公務“零接待”改革以制度剛性破除傳統接待慣性,彰顯深化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但其長遠成效更需在守正與出新的平衡中持續檢驗。
公務“零接待”改革的價值內核,在于回歸公務活動的本質屬性。《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要求,黨政機關應當嚴格執行國內公務接待標準,實行接待費支出總額控制制度。改革通過“自費就餐”“食堂用餐”等具體措施,從源頭上切斷公務活動與違規吃喝的利益鏈條,讓接待回歸保障工作的本位。這不僅大幅壓減了行政運行成本,更將基層干部從繁瑣的迎來送往中解放出來,使其能集中精力投身實務工作。同時,改革傳遞的清廉導向,進一步強化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亂花”的紀律共識。
然而,任何改革在落地過程中都需警惕變形、走樣傾向。部分地區可能會將“不陪同”極端化為“避而不見”,使政策傳達、問題調研等工作浮于表面;一些單位食堂因怕經費超標而刻意降低餐食標準,反而影響公務人員履職狀態。更值得警惕的是,隱性變異問題可能隨之滋生,如通過虛開會議費、培訓費等票據轉嫁餐費負擔,或由管理服務對象“埋單”變相承擔用餐費用,這些現象均與改革初衷背道而馳。究其本質,是部分執行者將“零接待”異化為免責工具。
推動公務“零接待”改革走深走實,需構建精準化制度保障體系。首先,應明確邊界標準,厘清必要保障與違規接待的界限。依據相關規定,針對下鄉調研、檢查指導、跨區域協作等不同類型公務活動,細化差異化用餐保障指引,比如確因緊急公務錯過飯點的,可以通過規范程序安排簡餐,既守住“不超標、不浪費”的紀律底線,又滿足“保基本、促工作”的實際需求。其次,要強化技術賦能,可借鑒“市縣鄉三級聯網食堂”等創新實踐,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用餐需求提前報備、費用即時結算、過程全程可溯,既提升管理效率又筑牢風險防線。最后,需完善監督機制,將“零接待”執行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和基層減負督查,既嚴查違規接待老問題,又緊盯變相吃喝新動向,形成“事前規范、事中監管、事后問責”的常態化監督閉環。
張家界等地的實踐充分證明,公務“零接待”革除的是陳規陋習,規范的是行政行為。各地各級黨政機關推進改革時,既要保持“嚴”的基調不松勁,堅決遏制公款吃喝反彈回潮;也要把握“實”的要求不含糊,確保公務活動有序高效開展。唯有將制度剛性與治理彈性有機融合,才能讓公務“零接待”改革真正成為減輕基層負擔、提升行政效能、涵養清風正氣的有力抓手,為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提供堅實支撐。
來源:紅網時刻
作者:葉源權
編輯:吳一夫
本文為漣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943/60/1531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