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堯 彭婧 設計
□陳曉丹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在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廣大人民教師接受全社會熱情禮贊,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在時光隙縫里煥發新綠,有了新的時代語境。
回望中華歷史,無數典籍典藏著“師道傳承”。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說的是老師除了傳授知識,更要傳授做人的道理;“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意為老師要教學生謀事之才,更傳立世之德。
在安邦定國、文化傳承上,老師的價值影響更為深遠。
《荀子·大略》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表明尊師重教是國家興盛和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禮記·學記》有“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意為師道尊嚴的目的,是讓民眾向學敬學。
今天,當第41個教師節旗幟鮮明弘揚“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實則超越典籍,闡發師道傳承的時代新語。
什么才是新時代的好老師?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唯有肩挑社會責任,以德立學施教,葆有育人智慧,尊重包容學生,才堪稱“四有好老師”。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提出“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這一重要論述,是“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古訓的新時代發揚,為弘揚教育家精神,推動教育強國提供了具體而微的現實指引。
來自傳統的陶冶浸潤,來自現實的深沉勉勵,激發出一大批優秀的中國教育家群體。
復旦大學“布袋院士”趙東元20多年堅守“課比天大”;
“燃燈校長”張桂梅將1804個貧困女孩送出大山;
農加貴38年堅守“麻風村”教育;
張艾平開啟“行走的思政課”,用山河課堂育化紅色信仰;
賀來虎33年扎根農村教育,全身心踐行“獻身黨的教育事業”。
……
無數好老師,用智慧點亮心燈,彰顯可貴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天下桃李永遠難忘師恩浩蕩。老師的高風亮節,像山一樣高聳,如水一樣悠長。從典籍中走出的“師道傳承”,煥發新時代的全新表達。好老師是國之珍寶,其高尚品德、淵博學識、卓越風范,必將指引教育強國的時代路徑,譜寫教育強國的雄渾樂章。
來源:紅網時刻
作者:陳曉丹
編輯:吳一夫
本文為漣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943/54/1527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