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各地都在舉行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這為我們關注并助力老年群體安全使用網絡提供了重要契機。截至2025年6月,我國60歲及以上銀發網民規模達1.61億人,老年群體互聯網普及率達52.0%,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網時長超過4小時乃至6小時。 他們在享受數字紅利的同時,也成為網絡詐騙、信息泄露等風險的高發人群。中國消費者協會2025年上半年投訴分析顯示,“老年消費陷阱”成為投訴熱點,尤以互聯網宣傳誘導和直播虛假宣傳為甚。
由于老年人對網絡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相對有限、對個人隱私保護的意識相對薄弱,老年人在面對虛擬空間中的各類風險時往往防護能力不足,銀發群體成為網絡安全中的脆弱一環。因此,加強對老年人網絡安全的宣傳與守護,迫切需要社會各方高度重視并協同發力。
在觀念上幫助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家庭是守護好銀發網民網絡安全最溫暖的一環。子女應多陪伴老人,耐心講解常見騙局,幫助老人安裝反詐軟件,定期檢查并幫助老人卸載不必要的APP。社會是守護好銀發網民網絡安全的重要防線。社區、居委會等組織應開設數字課堂,定期進行網絡安全宣傳,傳授防詐防騙技巧、手機操作知識,幫助老人識破網絡消費騙術;媒體應加大曝光力度,通過報道典型受騙案例,廣泛宣傳防騙知識和網絡安全知識。
在內容上讓優質內容占領網絡空間。當下,一些假新聞、毒雞湯、養生偽科學等粗制濫造內容仍不同程度存在,侵蝕著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如一些直播間成為“神話間”、“謊話間”。平臺企業應肩負起社會責任,當從關愛老人角度出發,提供適老、健康、優質的內容,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質量。同時,應限制高風險內容的推送,對涉及“功效宣傳”的直播實時添加字幕標注和風險提示,幫助老年人明辨真偽。
在技術上給予更多人文關懷。互聯網企業應不斷優化產品體驗并提高安全防護水平,尤其應對老年用戶提供多層次、差異化保護。移動社交產品應利用智能技術主動識別并攔截潛在詐騙內容,防止其在平臺上傳播。各類App應簡化頁面,去除煩瑣廣告和無效操作步驟,增加雜亂信息攔截功能。此外,還需持續推進網站和App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把“反詐網”織得更密一些;要讓“適老化”真的“適老”。
保護銀發網民的網絡安全,需要家庭、社會、企業、媒體形成合力,在觀念上引導、在內容上提質、在技術上護航,共同構建清朗、安全、友善的網絡環境,才能讓老年群體在數字化浪潮中安心暢游,共享科技發展的紅利與溫暖。(作者:九萬里)
來源:新湖南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