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我市舉行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建設交流會,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處處長申小軍及相關領導,婁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省自然資源調查所及婁底市各縣、市、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同志、漣源市各鄉鎮街道分管負責同志等參加,漣源市副市長黃和平主持會議。
交流會前,漣源市自然資源局、省自然資源調查所、湖泉鎮等單位在湖泉鎮石狗村燕子組中風險地區開展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演練中,各小組迅速響應,20分鐘內完成集結并趕赴現場開展搶險救援工作,30分鐘內順利完成交通疏導,60分鐘內完成避險轉移,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應急演練有效檢驗了我市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鍛煉提高了地質災害應急各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與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熟悉了轉移避險的關鍵環節,提高了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與極端條件下的救援能力,增強了廣大基層干部群眾防災減災和自救互救意識。
在隨后召開的交流會上,申小軍等省、婁底自然資源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充分肯定了我市雙控體系建設的階段性成果,對下階段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安排部署。湖南省自然資源調查所的相關專家展示了漣源市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建設成果,省自然資源廳事務中心通報了“點面雙控”工作檢查情況,漣源市自然資源局負責同志匯報了相關情況。
近年來,我市以“隱患點精準管控、風險區科學預警”為目標,構建了“識別—監測—管控—響應”全鏈條雙控體系。在隱患點排查治理方面,組織專業隊伍開展全域精細化調查,累計完成368處隱患點的動態更新與分級分類,對54處重要隱患點實施工程治理,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隱患點落實“群專結合”監測措施。在風險區劃定上,依托地質環境大數據和氣象水文模型,完成 362個風險區的科學劃定,明確風險等級與管控重點,實現防治工作從“點上排查”向“面上防控”的轉變。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記者 黃超 王雪妮 實習生 嚴灝鑫
編輯:吳一夫
本文為漣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941/98/1510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