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春萌
6月23日,2025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啟動,今年的主題是節能增效,煥“新”引領。在資源與發展矛盾日益凸顯的當下,節能已超越傳統資源管理的范疇,升維為攸關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議題。節能宣傳周不僅是節能技術與理念的展示舞臺,更是推動生產生活方式革新、加速人類文明向綠色生態轉型的全民行動。
當下,從實驗室的科技突破到市井間的生活實踐,節能行動正以燎原之勢,凝聚成重塑人與自然關系的磅礴力量,書寫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答卷。
創新驅動發展,為節能減排注入動能。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為破解能源困局的關鍵鑰匙。隨著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加快,各行業能耗需求激增,唯有依靠技術創新,才能實現能源利用效率的跨越式提升。科技創新不僅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更能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如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出超低能耗長壽型燒結點火爐裝備,較國際先進指標降低31.3%,助力鋼鐵工業節能降耗;比亞迪研發刀片電池,提升電動汽車續航的同時減少能源消耗;CR450動車組通過新型材料的創新運用不僅降低了列車的能耗,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體現了高鐵綠色出行的理念……這些創新主體以技術為刃,劃破傳統能耗的枷鎖,在節能之路上奮勇前行,為各行業節能轉型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展現出科技創新對節能變革的強大驅動力,也讓我們看到未來節能發展的無限可能。
踐行綠色理念,為高質發展蓄勢賦能。“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在全球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唯有將綠色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的全鏈條,才能實現發展質量與生態效益的雙贏,讓“含綠量”轉化為“含金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在山東東營智慧農業示范園,作為全國首個完全采用地源熱泵系統的農業項目,他們通過向地下120米“借”能量,每年可節省能源成本30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5300噸;作為零碳科技公司,寧德時代積極踐行零碳理念,借助時代碳鏈平臺深入供應鏈,構建原材料碳足跡數據庫,促使2024年正負極材料碳足跡、結構件碳足跡顯著降低;東方樞紐上海東站采用光伏建構一體單元式屋蓋的鐵路站房,致力于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實踐充分表明,綠色理念絕非空洞口號,而是推動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將綠色理念貫徹到底,定能為高質量發展鋪就堅實道路,開創經濟繁榮與生態良好的嶄新局面。
凝聚全民共識,為節能事業匯聚微光。節能不是少數人的事業,而是需要全民參與的集體行動。從生活習慣的點滴改變,到主動參與節能公益活動,全民節能的浪潮正推動社會向更綠色、更低碳的方向發展。在第三屆湖南省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眾多學子研發節能創新項目助力低碳發展;在成都,許多社區推廣垃圾分類積分制,居民們踴躍參與助力資源節約;深圳寶安市民積極選擇步行、騎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當地構建的慢行騎行系統讓綠色出行成風尚。當每個人都樹立起節能意識,將節能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看似微小的個人行為,便能匯聚成巨大力量。全民節能意識的覺醒與行動,讓節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覺選擇,展現出公眾在節能事業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節能,不僅是對當下資源的敬畏珍惜,更是對后代福祉的莊嚴承諾。讓我們以節能為筆、以綠色為墨,在時代的畫卷上共同繪就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壯美新篇,讓生態文明的光輝照亮人類前行的每一步征程,共同為守護地球家園、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好評中國系列評論欄目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來源:時刻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