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氣爽,漣源市斗笠山鎮甘溪村顏家山至石灰沖山上,滿山蔥翠,上半年新栽種的油茶樹在秋日艷陽下,煥發出勃勃生機,合作社員工正在樹下緊張松土、施肥展開撫育,前來指導油茶林的市領導指著這一片山林,開懷地說:“這將是一片‘金山’啊!”類似于這樣的油茶金山遍及斗笠山各處荒山,這是斗笠山鎮踐行林長制以來,生態林業實現綠色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圖為漣源市斗笠山鎮黃港油茶基地)
近年來,漣源市斗笠山鎮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林長制全域覆蓋,壓實生態保護責任,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林草資源保護開發、林業經濟發展三結合三促進,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局面,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綠色動力。
因地制宜開發林草資源提高綠色發展質量
斗笠山鎮是傳統煤炭資源開發鄉鎮,目前正處于關閉煤礦后實現轉型發展的關鍵期,面對復雜的生態環境,鎮黨委政府多方調研考察,了解到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經充分評估后,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啃下開荒山這塊“硬骨頭”,2020年,在斗笠山鎮熊家村栽種油茶樹300畝,白露過后,圓滾滾、紅彤彤的山茶籽墜滿枝頭,迎來了油茶豐收。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斗笠山鎮通過“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高標準油茶林示范基地,實現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管理,不僅提高油茶林的經濟效益,還為當地農戶提供了技術指導、種苗供應、農資采購等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面臨的技術難題和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廣生態農業,引導農民采用綠色種植、養殖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促進鄉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熊家村的油茶林建設不到4年,油茶籽產量逐年提高,收入穩步增長,腰包鼓起來了,合作社與群眾都樂開了花。初試成效明顯。2023年斗笠山果斷再續動力,投資400余萬元,在甘溪村荒山顏家山至石灰沖再試種油茶林1000畝。同時在油茶林間套種茯苓、黃精、藥用百合等中藥材,拓寬增收渠道。合作社的成立吸納當地近百名村民就近就業,幫助村民增加收入,為合作社與當地農戶帶來可觀經濟收入。據了解,近年來,斗笠山鎮新造油茶林1000余畝,100余脫困人口受益,預計掛果后,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15萬元。
全面落實“兩山”理論,提升綠色資源總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保護這片“金山”,為全鎮人民營造綠色財富,斗笠山鎮嚴格執行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制,發揮好林長制的關鍵作用。一是全鎮進一步完善了林長制組織體系,明確了各級林長的職責和任務。二是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各級林長和相關部門工作進行嚴格考核,確保林長制工作的規范運行。對于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鎮上給予表彰獎勵;對于工作不力的,進行問責追究,確保林長制工作的實效性。
此外,斗笠山鎮堅持“嚴管、嚴抓、嚴控”的原則,抓好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嚴禁非法侵占林地,通過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亂砍濫伐和非法占用林地等行為,維護了森林資源的安全和穩定,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積極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如荒山造林、退化林修復和礦山復綠,有效提升了森林覆蓋率和生態功能。
多舉措提升應急能力 增強森林守護力量
為切實保護群眾的綠色家園,斗笠山鎮由各級林長負主責,不僅建立了嚴格的野外用火審批制度,同時組織工作人員線上線下全年多渠道開展森林防滅火宣傳教育;向群眾普及森林火災的危害、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置方法,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了完善的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確保在發生森林火災時能夠迅速、有序、高效地進行撲救;同時,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通過實戰演練,檢驗和提高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在森林防火期,護林員每天定時對林區進行巡查,利用無人機等高科技,對林區進行全方位監控和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提高巡查效率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綠色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全面改善,斗笠山鎮用實踐證明,林長制是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斗笠山鎮將繼續推深做實林長制,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動“綠色漣源”發展再上新臺階。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瓊玲 胡超輝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856/96/1451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