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佩韋
近日,商務部印發的《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對外發布。措施要求,各地方要加大力度推進政策落實,外貿大省要勇挑大梁,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實現外貿質升量穩,已經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題中之義。近年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外貿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2023年,我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1.8萬億元,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正增長,產業鏈更長、附加值較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比重提升至64.8%;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6.0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可以說,我國外貿整體運行平穩,且結構持續優化,綜合競爭優勢依然突出,既充分體現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活力,也為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等風險上升,我國外貿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越是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越是需要增量政策這個“及時雨”,持續為外貿企業提供有力保障,推動傳統外貿優勢鞏固提升,外貿新動能加快培育。《政策措施》作為我國最近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回應了鞏固外貿基本盤、穩定我國在全球貿易中地位的現實需要,正是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有力支撐。抓好《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積蓄外貿強大動能,勾勒經濟上揚曲線正當其時。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對于小微外貿企業等市場主體而言,“出生”容易,“活下來”卻不易,要想在“風高浪急”的外部環境中“活下去”“活得好”,離不開金融支持的“陽光雨露”。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增強各類外貿企業“戰風斗雨”的能力;用足用好小微外貿企業政策性貸款,在授信、放款、還款等方面持續改進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服務,用金融“活水”為外貿企業紓困“解渴”;優化跨境貿易結算,幫助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水平,為外貿企業“出海遠航”保駕護航。
從“傳統外貿模式”切換為“創新外貿業態”,緊扣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等“新風向”,激蕩外貿新動能是關鍵所在。從今年進出口的表現來看,外貿在跨境電商、綠色貿易、貿易數字化和擴大進口四個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這正是外貿新動能培育的著力點。在傳統貿易承壓背景下,要發揮突破地域限制、縮短交易鏈條的優勢,促進跨境電商發展,讓“買全球”“賣全球”場景更加火熱。要擴大特色農產品等商品出口,推動綠色貿易、邊民互市貿易、保稅維修創新發展,進一步拓展外貿空間,擴大外貿優勢。同時,要支持關鍵設備、能源資源等產品進口,持續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培育更多推動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促進外貿穩定增長,離不開優質的服務保障。一方面,要暢通商務人員的跨境往來之路,完善貿促機構展覽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企業數字化平臺,穩妥推進與更多國家商簽互免簽證協定,支持重點貿易伙伴商務人員來華,打通外貿“入口關”。另一方面,要樹牢“經濟強國、貿易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思想共識,持續提升外貿海運保障能力,加強外貿企業用工服務,著力解決好外貿企業的“后顧之憂”,護航外貿企業克難奮進、行穩致遠。
路雖遠,行則將至。從貫徹落實《政策措施》做起,在暢通金融“血脈”上花心思,在培育外貿新動能上下功夫,在優化服務保障上再發力,我國外貿“馬車”必將奔騰向前,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辟更廣闊空間,為推動國際貿易增長、世界經濟復蘇作出更大積極貢獻。
來源:紅網時刻
作者:艾佩韋
編輯:吳一夫
本文為漣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855/61/1449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