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芙蓉國評論丨將“糧安天下”記于心落于行

        來源:丁鐵 編輯:吳一夫 2024-10-16 21:25:25
        —分享—

        □丁鐵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所在周為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今年全球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為:“糧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創美好未來”。?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保障糧食安全,解決好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2023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以來,我們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不利影響,實現夏糧增產、早稻穩產,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當前全國秋糧已收獲64.3%,進度同比快1.1個百分點。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儲備充足、供應充裕,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中國飯碗”穩穩的。但居安思危乃行穩致遠之道,“糧安天下”需記于心落于行,時刻不能松勁。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放眼中國的每一處希望的田野,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質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已然成為共識共舉,持續為端牢“中國飯碗”賦能。時值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應全面深入宣傳愛糧節糧舉措和價值觀念,宣傳糧食生產、收購、儲存、加工、消費全鏈條節約減損的有效做法,組織開展糧食節約、營養健康科普宣傳,提升全民糧食安全意識、節糧減損意識,推動愛糧節糧、節糧減損、健康消費成為社會新風尚。

        新形勢、新環境下,確保糧食安全應加快推動傳統糧食觀在大食物觀中轉型,打開糧食生產供給的廣闊視域。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省,科學利用森林立體空間,發展林下經濟,持續壯大“森林糧庫”。在“中國紫菜之都”連云港,每天都有紫菜經過加工后運往世界各地,海上“良田”豐產更豐收。加強因地制宜,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要美味,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拓展多樣化食物來源途徑。加快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生物科技,挖掘新型食品資源,培育戰略性新興生物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供給豐富多元,“糧安天下”將越來越精彩。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將“糧安天下”記于心落于行,離不開法治的保障,也需要高質量的體制機制保證。從頒布實施《反食品浪費法》,到《糧食安全保障法》正式生效,以良法善治保駕護航“糧安天下”的法律體系正不斷走向完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從種糧農民收益保障、主產區利益補償、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糧食和食物節約等方面,對健全保障糧食安全的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新時期深化糧食行業改革、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長效機制,方向已明確,即將跑出“加速度”。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糧食安全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強國建設、事關民族復興大業。將“糧安天下”記于心落于行,我們有底氣、有能力保障糧食供給,端穩端牢“中國飯碗”。



        來源:丁鐵

        編輯:吳一夫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