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
人們或是為了工作
或是為了學習
又或是為了娛樂
總是不知不覺地開啟熬夜模式
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有害健康,但具體幾點不睡算熬夜?熬夜有什么具體危害?
問題解答
01幾點不睡算熬夜?偶爾一次熬夜對身體有影響嗎?
一般來說,晚上11點以后睡覺算熬夜。晚上11點到凌晨2點之間是免疫調節的黃金時間,若此時還沒入睡就算是熬夜。偶爾熬夜一次危害不是特別大,第二天患者經過補覺和患者自身調整,精力能夠得到很快的恢復。
02經常性熬夜會引發哪些問題?
①神經精神系統問題
熬夜次日會出現頭昏腦脹、疲勞、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癥狀,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錯。時間長了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易怒、健忘、焦慮不安、神經質等問題。
②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比常人高
長時間熬夜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比常人高,使新陳代謝的壓力大增,血糖升高,脂代謝紊亂,患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的機率增加。現實生活中因熬夜過度疲勞導致猝死亦常有報道。
③肝臟受損
熬夜傷肝,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肝膽經當令,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如果熬夜,就會導致肝臟的修復受影響,肝臟的解毒及疏泄功能減弱。
④免疫力下降
經常熬夜機體無法得到有效的自我修復,感冒、胃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更容易發生,患癌機率亦增加。
⑤內分泌失調
容易導致肥胖,女性月經失調,男性精子的質量、數量以及成活率下降等。
⑥皮膚問題
由于褪黑素能抑制黑色素沉積,保持皮膚光澤和彈性,熬夜會減少大腦中褪黑素的分泌,皮膚會變得粗糙、暗沉。內分泌失調會使皮膚尤其是年輕人的皮膚容易出現暗瘡、粉刺、黃褐斑、黑斑等。
⑦視力下降
經常熬夜,眼睛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引起視疲勞,從而導致視力下降,出現視物模糊、視野缺損等癥狀。
03經常熬夜后,補一覺就行嗎?睡得越多越好嗎?
從生理學角度看,補覺并不能消除熬夜后的傷害。熬夜后補覺,打亂了人體受光照影響的正常晝夜節律。生物鐘的紊亂,干擾了大腦正常有規律的工作,進而造成人體內各種神經、內分泌調節的紊亂。我們每晚的睡眠要經歷幾個“深睡眠”過程后,才能使人充分消除疲勞感,得到充分恢復。白天的補覺,會受到聲音、光線、空間等各種環境影響,很難進入“深睡眠”,基本上是碎片化的“淺睡眠”,而且是在醒與淺睡之間交替,使機體在放松和緊張間來回轉換,不僅得不到充分的恢復,反而越睡越累。
同時,“睡得越多越好”的說法也不對。睡得過多,睡眠質量反而更差。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循環減慢,養分和氧氣對大腦的供給大大減少。睡眠時間過長,腦細胞和肌體的缺氧狀態就越久,引起機體活動力下降、思維遲鈍,從而導致機體乏力、疲勞。另外,睡得過多也會使體內過久缺水、血液黏稠,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一般所需睡眠時間為:青年人(18-25歲)7-9小時;成年人(26-64歲)7-9小時;老年人(65歲以上)7-8小時。結合褪黑素的分泌高峰期是晚上11點到凌晨4點,建議成年人晚上11點入睡,早上5-7點起床。
當然,由于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不同,不能絕對通過睡覺時間多少來衡量健康水平,只要睡后起床精神好就行。如果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偶爾熬夜一次問題不大,但長期熬夜對于身心會造成很大影響。
04如何保證優質睡眠呢?
①作息規律
維持規律的睡眠作息,每天按時上床入睡及起床。
②不強行入睡
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過三十分鐘仍然睡不著,就起床做些溫和的活動,直到想睡了再上床。
③避免讓床或臥房成為其它活動的場所
如看電視、打電話、刷手機。
④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房間安靜、室內空氣新鮮、溫度濕度適宜、床墊枕頭舒適。
⑤餐后飲食
晚餐后禁喝咖啡、茶 、可樂、酒及抽煙,不過多飲水。
⑥規律運動
每天應規律運動,睡前宜做放松身心的活動,如泡熱水澡、肌肉松弛及調息運動,切忌睡前兩小時進行劇烈活動。
⑦睡前一小時
不主張看手機或電視等電子產品,調暗家中燈光亮度,有利于產生睡意。
⑧睡前助眠小妙招
睡前可以喝一杯溫牛奶或吃點小點心,但不宜吃太飽。用熱水泡腳,有助于入睡。
⑨調整好心態,學會減壓
有規律及充滿活力的生活,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來源:閩南日報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