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20時至24日20時,伏口鎮遭遇強降雨,降雨122.6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達到26.4毫米,地質災害險情誘發因素加劇。6月24日,市委書記劉杰來到伏口鎮督察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市委書記劉杰在伏口鎮督察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1時許,劉杰在督察指導過程中獲悉:雙巖村黨支部書記、群測群防員張仿主向伏口鎮人民政府報告,該村三、四、五、六、七組均出現山體滑坡險情,村民謝竹初的房屋墻體裂縫、傾斜加大加劇。
險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使命,搶險刻不容緩。劉杰立即趕赴現場處置,同時電話協調自然資源、省自然資源調查所(418隊)、公安等部門安排專業人員和民警趕赴現場支援。
(劉杰聽取418隊地質勘探技術人員的查勘情況匯報,制定群眾避險轉移方案)
來到現場后,劉杰在雙巖村村部牽頭成立了臨時應急處置指揮部,會同各部門負責同志緊急會商研判,制定群眾避險轉移方案。
“必須按照‘三個一律’和‘五個到位’要求,立即轉移撤離危險區域內的群眾,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劉杰對工作作了具體的安排部署,要求伏口鎮立即集結應急隊伍進村入戶轉移群眾。
與此同時,418隊的地質勘探技術人員進入地質災害易發點進行蹲點勘測,確定群眾撤離范圍,同步在撤離區邊界區域查勘,明確險情是否有擴大可能。公安交警對相關危險路段實行交通管制,設置了警戒線及警示標志,只允許搶險救援車輛通過。
雙巖村為登記在冊地質災害點,屬省級中風險監測區,災害影響群眾22戶128人。鎮村兩級干部對照臺賬資料,逐一排查重點人員,準確掌握需轉移群眾的詳細信息,制定群眾避險轉移工作隊人員名單。
(應急隊伍集結完畢,認領任務,迅速投入到轉移群眾的“戰斗”中去)
13時整,應急隊伍集結完畢,共十支工作隊,每隊由一名熟悉情況的村干部或群眾任領隊,隊員包括四名鎮干部和兩名公安干警。
隊伍出發前,劉杰反復囑咐帶隊負責同志:“一定要逐屋排查,房屋內有群眾的要立即勸離。空置的房屋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通過電話將地質災害預警信息明確告知群眾,確保萬無一失。”
(應急隊員組織群眾轉移撤離)
“出發。”隨著指揮員的一聲令下,工作隊員和車輛從村部魚貫而出,迅速投入到轉移群眾的“戰斗”中去。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劉杰及指揮部的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始終牽掛群眾的安危,不時通過手機調度工作開展情況。
14時,從“前線”傳來了好消息:雙巖村47名群眾已經轉移出危險區域,正在乘坐政府安排的車輛,統一入住伏口鎮政通賓館。
“市政府、鎮政府對我們雙巖村的群眾非常關心,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挨家挨戶地把我們轉移到安全地帶。” 轉移到賓館的雙巖村村民謝國富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危險區域的群眾得到妥善安置,有地方住、有飯吃)
群眾雖然安全轉移,但險情依然存在。劉杰要求在險情未得到處置前,現場必須安排專人值守,撤離人員不得返居。要做好轉移群眾的生活保障工作,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雙巖村村民謝貴凡說道:“家里種了蔬菜、紅薯,喂了雞鴨,政府那么關心,我們用不著為那些小事來擔心。”
“后續,我們將做好轉移群眾的生活服務,確保轉移群眾能夠轉得出,住得下,能安心。”伏口鎮黨委書記劉志毅鄭重承諾。
劉杰還在半山村、新園村督察指導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李付明、謝劭參加。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超 吳農兵 楊春煥 梁巨威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840/60/1403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