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童健:兩當駐村幫扶隊員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肖星群 編輯:石成 2023-09-22 14:54:37
        —分享—

        6.jpg

        (記者 肖星群 通訊員 顏通)9月21日,漣源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駐渡頭塘鎮增加社區鄉村振興幫扶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童健,和隊員李靖、劉兵一起來到脫貧戶和監測戶家中走訪,了解他們的就業情況和家庭收入情況。

        童健是一名退役軍人,服役期間獲得優秀士兵和優秀士官榮譽稱號。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的13年時間里,他是第二次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了。

        7.jpg

        為群眾多干些實事

        2017年,在縣城機關工作的童健和同事一起來到橋頭河鎮湖田新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兩年多的幫扶下來,童健對一些群眾的困難疾苦有了更深的感受,也和隊員一起在國家政策范圍內,幫助困難群體落實政策和開展幫扶,為湖田新村的脫貧攻堅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2019年,因為工作調動,童健中止了幫扶工作,但依然向往農村,“打道回局”時,童健心里想著:“如果再有機會,我仍想回到農村多干點事。”

        2021年,國家開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是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童健立即主動請纓,當年5月,他“如愿以償”來到增加社區擔任鄉村振興幫扶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

        “基層一樣大有可為,雖然在農村工作有時很累,但能夠多為群眾辦點實事,我樂在其中?!睕]有豪言壯語,兩度出征的童健又發揮著軍人“干”的血性,開始了他的幫扶之路。

        走進9月的增加社區,金黃的稻谷和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把社區裝扮得美麗宜人。2022年,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積極爭取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當年就新增雙季稻種植面積300多畝。今年,投入數萬元改善水利條件,幫助勤快的村民黃文輝流轉土地,又新增雙季稻種植近40畝,兩年新增的種植面積里有些還是拋荒地。一場糧食生產硬仗打下來,不僅為國家糧食生產作出貢獻,也讓不少對土地懷有深厚感情的黨員、村民感到欣喜。

        工作隊和居支兩委積極爭取高溪集團結對幫扶,高溪集團兩年投入20萬元幫助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爭取到漣源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示范園區項目,每年入股分紅收入3.2萬元。工作隊積極向“娘家”匯報,爭取相關資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兩年下來,通過多渠道籌集和增加固定收入,社區“扭虧為盈”,社區面貌更加煥然一新。    “社區幾年前負債20多萬元,如今有存款20多萬元了。”談起“這一負轉一正”,社區黨總支書記易軍輝可高興了,“社區有了經濟收入,就可以在完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p>

        8.jpg

        把居民冷暖記心頭

        脫貧戶王其偉這陣子忙得不亦樂乎,但臉上的喜悅“視覺可見”。

        51歲王其偉的父親中風行動不便,母親癱瘓在床多年,妻子屬智障人士,三個兒女都在上小學,一家七口的擔子全壓在他的身上。

        了解王其偉家庭狀況后,作為局領導和自己的黨員聯系對象,童健幫助王其偉三個孩子落實低保、教育等政策,鼓勵他發展種植養殖業,并積極爭取后盾單位幫助開展消費幫扶,幫助其銷售農產品。同時,安排王其偉從事公益性崗位和護路員工作,千方百計增加他的收入。此外,王其偉自己種了兩畝多水稻,養了雞鴨鵝,放了三口魚塘,每天起早貪黑,通過勤勞慢慢有了積蓄。目前,幸福還在升級,王其偉正在加蓋第三層房屋,讓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

        社區25名退役軍人中,有幾名家庭比較困難。童健積極匯報,連續三年爭取到“娘家”在“八一”前為相對困難的退役軍人送去慰問物資和慰問金,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邁上共同發展的道路上。

        紫金組60多歲的老王因無法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上訪多年,每次出去上訪,妻子易愛華都極其不高興又無可奈何,夫妻矛盾越來越深。這兩年,老王的家庭有了大變故。得知這一情況后,童健比以往去得更勤了,鼓勵老兩口樹立生活信心,并積極幫助老人落實住房修繕加固、孫子孫女享受事實無人撫養孤兒等相關政策。國家政策的關懷和幫扶干部的關心幫助,讓老王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愛,“事心雙解”的老王不僅停止了上訪路,還養了6頭牛和一些家禽,每天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易愛華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童書記是個實在人,幫我們一家解決了不少問題,更是幫我把老公留在了家里,我非常感謝他。”

        如今,增加社區尚有脫貧戶46戶,監測戶6戶19人。工作隊在后盾單位的幫助和指導下,開展一月一走訪等活動,實時掌握他們的生產生活和就業動態,除推薦就業信息和介紹就業外,發動社區的黃桃基地和楊梅基地優先聘用脫貧戶和監測戶就業,讓他們在家門口增加收入,30多名居民每年可在家門口收入5000元以上。

        “鄉村振興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在社區一天就會干好一天的工作。”童健的眼神里透著堅定。工作隊也正在和村支兩委積極爭取項目進一步搞好人居環境,讓“第三故鄉”越來越美麗。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肖星群

        編輯:石成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646743/66/13075161.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