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湖南持續高溫。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高燈河畔的花溪村,前來避暑休閑的游客絡繹不絕,在淺水河灘戲水嬉鬧,成為夏天最愜意的打開方式。
花溪村曾屬采煤礦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里地層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肥力不夠、田地拋荒,恩口煤礦關閉后,村里經濟凋敝,青壯年紛紛逃出貧窮的家園外出尋找出路,村子幾乎成了“空巢村”。花溪村村支書譚滿平說:“我們村是恩口煤礦的采空區,過去環境很差,道路到處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面對長期采煤造成的窘境,花溪村實施生態修復、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水利改造,盤活荒山荒地、閑置空房等集體資源,將“田園、樂園、家園”融為一體,花溪村開始重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曾經離開家鄉的村民紛紛聞訊歸來。
花溪村土生土長的80后的楊柳是一名文藝青年,和許多同村人一樣,20多年前她迫于生計跟著父母外出謀生,2019年春節回鄉后,年事漸高的父母不想外出了,勸說兒女們留在家鄉發展,為改變家鄉作點貢獻。楊柳姐妹三人當即開了一個家庭會議,推舉楊柳牽頭,流轉近千畝土地創辦農俗文化產業園,種植玫瑰500余畝,配套開發了花海觀光、玫瑰加工、古琴和瑜伽培訓、民宿體驗等項目,并給它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花溪谷,只要天氣晴好,每天成千上萬的游客像蝴蝶一樣飛來。“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回來做這個事,我說也許就是對家鄉割舍不下的一種情懷,畢竟是土生長在這里的人。”楊柳說。
家園變美,真正受益的還是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高燈河是漣水一級支流,因河流落差大、防洪能力偏低,過去,每到汛期,河岸時有坍塌、農田經常被毀,村民們擔驚受怕,苦不堪言。
近年來,婁星區統籌推進河道清障、岸坡整治、水系連通、景觀建設八大工程,將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高燈河還給人們。同時通過“公建民用”模式,在高燈河流域流轉4000余畝土地,建設智慧農業產業園,集中連片打造高標準設施蔬菜示范基地,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發展農旅深度融合。從空中俯瞰,碧綠的高燈河如一條玉帶,珍珠般地串連起一個個美麗屋場、農業產業項目,它既是一條生態景觀帶,又是一條產業興旺的區域經濟發展帶。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