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市伏口鎮大茂煤礦工地現場,工人們頂著炎炎烈日有條不紊認真施工)
(冷水江市漣溪礦區地下水污染封井回填工程勘察現場,該工程正按環境水文地質調查、現場物探、現場水文動態監測、現場鉆探等路徑井然有序進行施工)
(婁底市委、市政府本著“源頭治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思路,對新化縣石沖口鎮宏達煤礦地下涌水進行源頭綜合治理試點工程整治,通過地下水污染治理后,河道里面水都是清的)
婁底市作為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積極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方法、新思路,近年來,積極落實部、省相關部門關于“婁底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方案”相關要求,通過精心部署、高位推動,穩步推進試驗區建設,結合婁底實際,探索“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優化”礦涌水治理新技術,確保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形成了具有婁底特色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模式。
伏口大茂松山、良響項目整體竣工指日可待
仲夏季節,走進漣源市伏口鎮大茂煤礦工地現場,工地上頂著炎炎烈日的工人們正有條不紊認真施工。伏口鎮大茂、良響原廢棄煤礦、松山溶洞,枯水期涌水量約160m3/h,豐水期涌水量約220m3/h,由于重金屬嚴重超標,影響當地村民用水安全及流域生態環境。
湖南泓霖地下水環保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趙景峰介紹:“伏口大茂松山、良響項目現階段正在開展污染機理精細化探查工作,尋找清水源的補給通道和采空區水力聯系的關鍵通道,然后開展后期施工,通過帷幕注漿、清污分流、關鍵通道封堵等施工手段,削減礦井涌水量和污染物濃度,進一步通過末端物化生組合修復技術實現廢水達標排放。工程整體竣工時間大概為2023年底,預期效果是減量70%,出來的水可以滿足相關排放標準?!?/p>
漣溪礦區地下水污染封井回填工程勘察井然有序
冷水江市漣溪礦區主要包括4處已關停煤礦,共計8個礦洞,礦區面積1.81km2。漣溪一工區主井口,涌水量約40-200m3/h,重金屬超地下水三類水標準約286倍。該工程正按環境水文地質調查、現場物探、現場水文動態監測、現場鉆探等路徑井然有序進行施工。
漣溪礦區地下水污染封井回填勘察工程技術負責人張凱傳表示:“目前已經完成了鉆探設計的70%,通過水文地質調查、物探、鉆探、水文地質試驗等技術手段,了解了清水源補給通道以及污水通道的分布情況,為下一步施工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目前勘察工作進展順利,這得益于冷水江市政府、市環保分局以及業主單位開源環保有限公司,通過現場辦公,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前期問題。還要感謝當地永新村、沿巖里村以及白石嶺村的村民,對施工帶來的一些不便之處理解包容,對施工工作的推進起到了積極作用?!?/p>
“正在進行的漣溪礦區鉆探工作,完成了一批次勘察設計的70%,將為后續的施工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撐。后期的施工會通過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優化的方法減少70%的污水量,70%的污染因子,將進一步為當地政府減輕財政負擔。”張凱傳說。
宏達煤礦源頭治理一勞永逸
新化縣石沖口鎮宏達煤礦于2015年關閉,礦井內巷道、采空區、頂板破碎帶溝通上覆含水層或直接與地表聯通形成酸性礦井水,酸性礦井水沿廢棄礦井井口涌出,流經地表農田,導致農田污染后,直排進入河流,最終匯入資江。
婁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本著“源頭治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宏達煤礦地下涌水進行源頭綜合治理試點工程整治。
“去年3月開始進場勘察,去年11月開始施工。采用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優化的源頭綜合治理技術路線。源頭減量是通過帷幕注漿、隔水層再造、采空區分區,達到涌水量削減70%;過程控制是對采空區實施了微生物場、水化學場、水動力場多場耦合控制,達到污染物濃度削減了70%;末端優化是對剩余30%水量進行處理,從而達標排放。目前只有末端優化的生態濕地尚未交付使用?!焙香氐叵滤h保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陳靖如是說。
新化縣石沖口鎮稠木村干部段振球接受采訪時說:“宏達煤礦曾是原石竹村的支柱產業,于2015年關閉。對村里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地面凹陷,河流水污染比較嚴重,河里面的水流出來都是黃的,嚴重影響了稻田的生長;水污染嚴重,村里面基本上沒有人搞水產養殖。通過地下水污染治理后,河道里面水都是清的,而且有了魚蝦;稻田也長勢很茂盛,有村民還自發養殖水產,魚的產量也很高?!?/p>
“地下水污染治理前,水從地下冒出來都是紅的,石頭也是紅的,稻田里面不長莊稼;經過治理以后,魚蝦泥鰍都出來了,禾苗長得也很茂盛!”石沖口鎮石沖口村村民唐勝協激動地說。
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同意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的通知》,婁底市被確定為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是全國21個試驗區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該試驗區總共按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在產企業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劃分和保護、探索廢棄礦井及尾礦庫源頭治理技術、探索垃圾填埋場源頭治理技術、創新地下水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和經濟政策劃分六大板塊。本次試驗區建設礦涌水治理新模式是自選板塊四探索廢棄礦井及尾礦庫源頭綜合治理技術的任務之一。
婁底市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總技術負責人陳亞洲表示,目前,全市礦涌水治理17個項目,獲批資金2.73億元,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以“分區管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優化+應急響應”的模式,包含全生命周期全過程治理技術路徑?,F階段,已完成2個項目的施工,初步成果非常顯著,實現了水量70%削減,水污染物濃度70%削減。同時,其他15個項目正在開展勘查工作。17個項目全部實施完以后,下一步將繼續申報剩余未處理的礦井涌水點,進一步通過源頭綜合治理技術,實現達標排放目標。這次探索出來的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優化的源頭綜合治理技術,將在整個西南乃至全國地區進行推廣,為實現全國地下水持續向好的核心目標貢獻婁底力量。
來源:婁底新聞網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