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漣源市分站訊(記者 肖星群 通訊員 廖麗娟 譚逵)8月12日,記者走進伏口鎮喻聯村83歲的貧困戶龔細光的家中。但見一幅書寫工整的對聯最“搶眼球”。上聯是:共產黨恩深似海,下聯:習主席情重如山。橫批:常憶當年苦。
“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哪里有我們老倌子和孫女的今天。”龔細光的老伴徐新英感激地說。
多年前,龔細光的兒子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不久,兒媳婦因病去世。年幼的孫女龔木春就開始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由于缺錢,龔木春幼時沒有吃過牛奶,都是爺爺奶奶用米粉粑、玉米粑喂大的。
龔細光和老伴均年事已高,只能在家里種些經濟作物和靠著女兒的幫襯,勉強維持基本生活,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2014年,龔細光被評為貧困戶。政策開始更多地惠及這個深度貧困的家庭。兩位老人均享受二類低保,龔木春作為孤兒,每個月獲得800至900元的生活補貼。2017年,龔木春進入市工貿中專就讀,每年獲得了6000元的教育扶貧資金,另外還享受到了雨露計劃等助學幫扶,龔木春順利地完成了現代農業專業的學習。“沒有這么好的扶貧政策,在家庭貧困的情況下,孫女不可能去讀中專。我的子孫一定要發奮圖強報黨恩。”龔細光說。
2018年,龔細光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順利地完成了危房改造,并享受到了最高檔住房保障補助資金4萬元。住進新房的那天,龔細光高興得不得了,有感而發,一筆一筆寫下了第一幅對聯。
隨后不久,深刻感受扶貧政策帶來種種好處的龔細光,又拿起毛筆認真地書寫了一幅對聯,國家資助幫建新屋,雨露流傳世代莫忘。橫批:更嘗今日甜。
龔細光有著20多年黨齡,認識到黨的英明決策,切實體會到黨的關懷和溫暖,這名老黨員決定發揮自己的余熱,為黨和政府分憂。“村里有什么矛盾出現了,村民思想不通了,龔老總是不顧年紀大,主動上門去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村支部書記陳社友說。
“爺爺總是要我好好學習、好好工作,有機會做些善事來報答黨恩。”龔木春也非常懂事,“我一個女孩子選擇農業專業,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為家鄉的發展做點貢獻。”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廖麗娟 譚逵)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0/08/14/817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