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周末,幾個久未謀面的好友來了一次小聚。好友阿潔把孩子帶了過來,一落座,就開始抱怨孩子的爸爸又是幾天沒看見人了,周末了都還在外面追逃,發泄完后就一臉哀怨地看著我:“你家那位是不是也這樣,你怎么過來的?”
“習慣就好。”
不想把難得的聚會變成一場吐槽大會,我連忙把阿潔的孩子拉過來,直夸孩子可愛懂事,果然,成功地轉移了阿潔的注意力,話題從忙碌的男人變到了可愛的孩子,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不知怎么,說到了孩子的未來,坐在一旁的好友將目光放在了在場唯一的小朋友身上:“寶貝,你長大要做什么?”
“我要當警察,和爸爸一樣,穿警服可帥了。”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表達出了對爸爸的崇拜,可阿潔在聽到孩子的回答后卻沉默了很久,帶著孩子早早回家了。
那夜,阿潔在微信上和我說,她無法接受家里有兩個警察,本來為丈夫擔驚受怕的日子就已經夠糟心了,到時候,自己的孩子也邁入公安行列,做危險系數這么高的工作,她真的沒有那么強大的內心,去承受對兩個人的擔驚受怕。但是,孩子的夢想她又不知道該怎么去干預,只希望孩子只是說著玩,長大了就忘了。
感受著好友的憂心,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看著身邊酣睡的小人,才一歲的他還不知道什么是夢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也一臉認真地對我說:“媽媽,我要和爸爸一樣,做一名警察。”那時的我,會是一種怎么樣的心情?
其實我心底的答案和阿潔是一樣的:不愿!不愿自己的孩子也穿上那一身滿是責任的警服,但是卻也不會橫加干涉孩子的未來。
作為警嫂,我們在努力習慣丈夫的忙碌,努力習慣自己的丈夫時常要身臨險境。可說到底,我們也是女人,女人天生的多愁善感總是不可避免,丈夫深夜出警時,無論事前得到多么肯定的保證,依舊還是會整夜地失眠。丈夫在重要的日子爽約時,無論心里多么明白他是因為工作,依舊還是會充滿委屈。只是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諒解,只因另一半是一名警察,一名為了萬家燈火,負重前行的警察。
每一次,面對好友的關心,我口中總說習慣就好,其實,這種習慣是那樣難。為家事和李警官“兵戎相見”的時候也不少,有時候,李警官會把工作情緒帶回家里來,會不自覺將嚴肅得有點可怕的臉色擺出來,語氣也比較重。對待犯罪分子,直接、嚴肅也許很有成效,但是對于家人來說,這會是一把傷人心的刀。很多時候,李警官在睡夢中都會言辭激動地說著什么,嚇得睡在一旁的孩子哇哇大哭,不要問,這又是夢到了某個抓捕現場。
面對丈夫,他的職業體現出了他的擔當,也相信他有能力照顧好家庭,能夠撐起家里的一片天,但是,面對孩子,一個母親的心總是會充滿寵溺,不愿意看到孩子受到一點傷害,一點委屈。如果孩子和丈夫同時拿著受傷的手來到面前,我相信大多數女人會第一時間抱起孩子看看傷勢如何,等確定孩子無大礙后再把晾在一邊的丈夫拉過來瞅瞅,這是天性使然。所以,對于阿潔的害怕,我也一樣,因為我不是一個圣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警嫂,一個普通的母親。
作者:微 瀾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