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斷斷續續的春雨,已蒙蒙地下了二十余日,似乎還不想歇停。有些人開始愁悶,并有點討厭起這蒙蒙的春雨了。我則不然,我很喜愛、也很欣賞這蒙蒙的春雨,因為她細膩、輕柔、滋潤,有一種朦朧飄渺的美感,有一種如歌如詩的意境。
我記得讀高中時,曾聽過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歌名就叫《春雨蒙蒙地下》,我第一次欣賞就喜歡上了。她那優美的旋律,婉轉悠揚,輕松歡快。她那簡潔的歌詞,朗朗上口,很有詩意:“春雨蒙蒙地下,春雨蒙蒙地下,沙沙沙沙,沙沙沙沙,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
后來,我一直喜愛這首歌,每當聽起,就會有很好的心情,有一種對春天的好感和向往,覺得那蒙蒙的春雨里確有許多詩情畫意。不論是夏天還是秋冬,只要欣賞起這首歌,我就會產生無邊的美好遐想,仿佛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就來了,就到了身邊,那久違的春雨在田野、在山間、在村落正蒙蒙地下,下著、下著,河邊的楊柳綠了,村前的杏花開了,姑娘的臉兒笑了。這是多好的想象,多好的意境。這是多美的春天,多美的春雨。
很多人喜愛春天蒙蒙的雨。如果春天久久不下雨,會覺得不舒服、不自在,當春天的某個夜晚春風忽來,春雨蒙蒙地下,人們自然非常高興,有的還會詩興大發。唐代詩人杜甫正如此,某個春夜,當久違的春雨突然飄落時,他十分興奮,很快地,一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佳詩產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不僅僅“喜雨”,而且認為春天的雨是“好雨”,因為春雨知曉時節,遵循自然規律,春天一到就蒙蒙地下,滋潤萬物,無聲無息。
春天是應該下雨的。整整一個冬季,干旱、冰冷、蕭條,毫無生機。春天到了如不下雨,雨露如何滋潤,萬物如何生長,種子如何發芽,花蕾如何綻放,大地如何披綠?當然,最期待、最喜愛春雨的還是大地的耕耘者、莊稼人,當他們看到一場接一場的春雨蒙蒙地飄下,心里頭樂開了花。“春雨貴如油”,土地開始濕松,田野開始蓄水,春耕生產可以開始了,農民一年的收成有了希望。自然世界里,最美的鏡頭就是,在美麗而寬廣的田野上,春雨在蒙蒙地下,農友們有的正干勁十足地吆喝著水牛耕田,有的正在細心地鋤草或耕種,整個田野上,雨聲、歌聲、笑聲、說話聲、吆喝聲交匯著,合奏出春天里最動聽的歡歌。
作者:譚文革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