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 記漣源市人大代表、安平鎮留石村黨支部書記劉兆社

漣源市人大代表、安平鎮留石村黨支部書記劉兆社
留石,安平鎮的一個貧困山村,從前,這里山高坡陡,交通閉塞,十年九旱,貧窮落后。如今,走進這里,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風光奇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畫卷:嘩嘩的自來水流進了千家萬戶,互聯網連接著外面的世界,水泥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嶺,閉路電視映照出山民的笑容……目睹這驚人的變化,村民們無不感激地稱贊市人大代表、留石村黨支部書記劉兆社是為民造福的山鄉致富“領頭雁”。
劉兆社原來是個教師,為了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他毅然棄教從商,先后創辦了4家企業,已擁有固定資產上億元,為國家創利稅3000萬元;共安置農村剩余勞力1000多名,其中下崗職工150人。他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先后慷慨解囊捐資500余萬元,建鄉村校、筑興教橋、修興教路、設助學獎、幫貧困生。共捐款援建10多所鄉村學校,資助21所農村學校和村莊打井,扶助了100多個貧困戶。他設立的“劉兆社助學基金”,已幫助了60多名特困學生上學,其中11名已完成大學學業。他組織全鎮20多名社會賢達聯名發起成立的“漣源市培蘭扶貧助學基金會”,共捐集到資金200余萬元,已扶助特困學生和失學兒童1100多名。他的感人事跡,中央、省、婁底、漣源新聞媒體多次予以報道,成為聞名遐邇的捐資助學模范和社會慈善家,獲“湖南省首屆慈善事業獎”,先后當選為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多屆人大代表,先后被評為全省道德模范,婁底市、漣源市捐資助教模范,婁底市優秀人大代表、奔小康示范戶、十佳杰出青年能手和漣源市優秀基層黨支部書記、首屆“十大新聞人物”、“十大助教模范”、“十大慈善家”和“十大愛心人物”。
忠實履職,樂當群眾代言人
劉兆社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特別是當選為人大代表以來,忠實履行人民代表的神圣職責,積極為民代言,參政議政。漣源城區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現象突出,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劉兆社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并且在市人大會議上多次提出議案,引起了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開展了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漣源的城鎮化發展很快,但城區道路一直沒有紅綠燈,導致交通不暢。劉兆社又是第一個在人大會上提出要在城區交通要道和廣場設置紅綠燈議案,引起了領導們的高度重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贊同。市政府投入巨資在藍田城區交通要道和廣場設置了紅綠燈,確保了城區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車暢其流。
近幾年來,劉兆社還提出了關于社會治安、農民負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電價、農村財務管理、公路建設、城鎮環境建設等一系列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得到了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使問題得到了及時的處理。
為了引導村民脫貧致富,劉兆社帶領村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并免費為村民提供種苗和技術,提供致富信息。他十幾年如一日,為本村及鄰村的村民贈訂《湖南日報》、《湖南科技報》以及一些科技方面的資料。
捐資助教,愛如春雨潤山鄉
劉兆社致富不忘回報社會,不忘一個人大代表的責任,熱心支持教育事業,先后投資10多萬元,將村里5條通往學校的爛路進行徹底維修,并將兩處破爛不堪的路段進行路面硬化。昔日坎坷不平的泥濘道,如今成了一坦平整的“興教路”。
留石村學校門前有條河,曾幾次發生學生過河被洪水沖走的慘劇。劉兆社在煤礦負債重重的情況下,從銀行貸款將橋修好。后來,他的企業扭虧為盈,手中寬裕一些了,他又捐款近2萬元,修筑了一條“三五橋”。1998年,他又捐款近萬元,修建了一座寬敞的“新建橋”,徹底消除了小學生們過河的安全隱患。
劉兆社,人民滿意的好代表、留石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他正帶領全村人民向著富裕,向著希望,向著社會主義新農村更加美好的前程跨越!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楊衛星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