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記漣源經開區東軒村黨支部副書記譚國生
飛仙村位于漣水河邊,距漣源市區5公里,黨員18人,村黨支部在以支部書記譚國生的帶領下,立足本村實際,以創造“五好”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五帶頭”優秀共產黨員為目標,緊緊依靠廣大黨員群眾,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歷年被漣源市委評為“五好基層黨組織”,譚國生本人2013年被評為漣源市十佳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今年7月1日,又被評為婁底市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2016年,全市建制村完成合并后,飛仙村合并至東軒村,譚國生任臨時村支部副書記。
從石馬山鎮到漣源經濟開發區,從征地拆遷到優化施工環境,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到開發區的文件精神,從創衛到創文……無論是哪個工作,譚國生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是從來不打任何折扣,無條件執行的。2009年,市重點工程污水處理廠建設需在該村征地60多畝,拆遷房屋6棟。在簽征地協議時,由于當時二廣高速、婁新高速在本鎮鄰村也有征地,價格有差別,于是老百姓、村民代表有想法,盡管鎮領導多次反復做工作,但村民就是不同意簽協議。鎮里要求譚國生回去后把村民工作做好,確保污水處理工程要如期動工建設。這讓譚國生犯了難,污水處理事關生態環境建設,事關人民身體健康,必須如期動工。而村民的切身利益也要考慮。
于是,譚國生深入每一個村民家里解釋,污水處理廠是處理中心城區的城市污水的,而我們距市區就一步之遙,市區干凈了,衛生了,對我們大家是大有好處的。并且,一個上億元投資的項目到村里來,也可以減少本村的富余勞力。聽了他耐心細致的解釋后,村民們覺得在理,紛紛把字簽了。就這樣,重點工程如期開了工,也由于施工全過程中沒有出現阻工鬧事,使得該工程如期通過省里驗收,順利竣工投入運行。
譚國生還經常說,一名村干部,一名村支書,是人民群眾選舉出來的,還是要為老百姓多干點實事,為村級組織和老百姓多抓點收入。2005年,在當選為飛仙村支書兼村主任后,他鄭重承諾在本屆任期內做好三件事:硬化2公里村級主公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在原壩上新建一座水力發電站,確保人畜過河安全,并由電站負責新建農排一座,確保本村及東軒村部分農田的灌溉;建好村級組織活動中心。如今,這三件事在2008年年底就全部兌現了。特別是電站的建成投運,年創收入達30萬元以上,既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并且由電站負責,將全村2公里主路在2008年年底裝上了路燈。去年,該村又著手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引進祥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本村200多畝荒地進行了土地流轉,開發油茶林,以帶動本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如今,并村后的東軒村地處漣源開發區以東,鄰漣水河,今年全市啟動的三條道路建設貫穿該村南北西東,譚國生一班人將以道路建設為契機,全力優化施工環境,憑借天然的地理優勢,靠水吃水,正籌劃一個大型農家樂項目和水上樂園的建設,全力做好服務業、餐飲業這篇經濟發展文章,帶領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肖星群 廖堯勛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