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真情擦得“窗口”亮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本網通訊員 編輯:石成 2016-08-30 11:57:57
        —分享—

        副標題:——記市政務公開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黃曉暉

          市政務公開服務中心是市政府的“窗口”,近年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黃曉暉帶領全體干部職工秉承“高效、便民、廉潔”的服務宗旨,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固本強基、真抓實干,推動政務服務工作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榮獲“湖南省文明窗口單位”、“湖南省巾幗文明崗”、“婁底市巾幗文明崗”、“婁底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先進單位”、“漣源市文明單位”、“漣源市績效考核優秀單位”;連續三年被評為“市管優秀領導班子”。

          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切實加強政務服務、黨建、創文等相關工作的落實,強化班子成員、股室負責人及全體干部的責任,嚴格履行工作職責,實現中心服務工作上水平,黃曉暉帶頭履行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對分管領導直接責任、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依據分工抓好職責范圍工作的責任進行了明確,同時,對市政務大廳窗口首席代表、窗口工作人員加強了工作責任。出臺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檢查考核實施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規定》、《進駐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員績效考核辦法》、《優秀首席代表評比細則》等相關制度。

          狠抓班子建設,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加強。黃曉暉自2012年擔任中心負責人以來,以“建設一流大廳、打造服務品牌”為目標,以創建團結的班子、帶出團結的隊伍作為重點,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狠抓自身建設。完善黨組學習、機關周一集中學習輔導等制度,提高黨組整體素養。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帶頭歷行節儉,加強對“三公”經費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堅決杜絕公車私用、清理辦公用房面積超標等違規行為,切實降低機關運行成本。抓民主監督聚合力,堅持大事商議、小事通氣,充分發揚民主作風,嚴格按程序進行集體決策,凡涉及“三重一大”均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落實末尾表態制,由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在2014年市政務大廳擴容升級、2015年創建國家4A級婚姻登記機關、鄉鎮便民中心建設等重大工作中,先后組織6場專題座談會、發出500多份征求意見函,并多次前往窗口、鄉鎮及聯系點面聽取建議意見。

          狠抓黨員隊伍教育管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斷體現。黃曉暉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前往“蔡和森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言、觀看正反教育警示片、持續開展“道德講堂”,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中心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進一步強化,理論素質進一步大提升。她帶領中心全體黨員積極參與“惠民便民、提高效率”志愿服務活動,面向服務對象與企業發出樹廉政風氣、做自律表率的黨風廉政“六不準”公開承諾活動,帶領全體干部到芙蓉廣場、五馬廣場開展“交通文明伴我行”文明勸導活動,深入掛點扶貧村開展扶貧幫困、“一進二訪”、“鄰里守望”等活動,全體進駐窗口開展了“四五五”文明服務承諾。每年組織全體窗口工作人員開展100米接力賽、唱紅歌、拔河等活動,不斷激發全體黨員的活力。同時,為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中心建立了“日通報、月考核、季評比”的考核機制,根據考核辦法、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對黨員與工作人員進行分類考核,每季評選10名“文明之星”、4個“明星窗口”,并對著裝、出勤、工作作風差的黨員干部及時進行通報批評。

          狠抓工作落實,服務能力與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黃曉暉始終把握好工作要求,努力為百姓、為社會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加強黨支部建設,2015年中心建立了黨員活動室與黨建工作基礎臺賬,加大了黨建工作經費投入,使黨建工作步入常態化、規范化。完善市鄉村三級服務體系,爭取市委政府的重視,投入200萬元,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建成了便民服務中心,其中藍田街道、渡頭塘、茅塘、龍塘等11個鄉鎮建成高標準的“大廳窗口式”便民服務中心,其它10個鄉鎮全部建成了“一層樓式”的便民服務中心,村便民服務點按要求建成。擴大市政務中心辦事大廳服務功能,爭取財政投入600萬元租用五江購物中心五樓1400平米實行擴容升級、租用三樓150平米創建國家4A級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市政務大廳運行機制,在服務功能擴大后,以統一授權、統一聯合審批、統一剛性收費標準、統一使用行政審批專用章、統一印制辦事指南為抓手,從而簡化辦事環節、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結率,規范各項運行,實現各項工作目標。提升服務效果,在新大廳運行以來,平均每月受理辦理各類事項6475件,比擴建前的平均辦件2550件多出1.5倍,現場辦結率95%、按時辦結率100%。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本網通訊員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