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長 者 情 懷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肖春輝 編輯:石成 2016-08-10 11:53:11
        —分享—

          在書信這一古老而溫馨的通信形式日漸式微的當下,我情不自禁地懷念起曾與髦耋長者劉濟成老師的那一段書信往來。

          我與劉濟成老師的傳統通信曾有新舊5個年頭,我先后收到劉老師親筆寫就的回信近20封。后來,因為劉老師身體的原因,我主動中止了。每當我從鄉郵員手中接過從光明山上這位髦耋長者寄來的書信時,總是喜出望外,一種難得的感動油然而生。我在認真讀過老人的來信后,總是盡可能及時予以回信。我將這些書信整齊地珍藏著,視同至寶。

          十分清楚地記得,我與劉老的通信始于2008年冬日。2008年下學期,劉老應邀在七星中心學校作了兩場精彩講座。據此,我以中心學校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寫了則小消息,登在《今日漣源》上。許是劉老看到了該報道,不久,劉老特意托人給我捎來了登有該消息的樣報,還有一本他老人家的著作《茶余飯后》。接過樣報和書時,我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利用課余時間,我把《茶余飯后》認真地品讀了一遍。之后,我把我的心得體會認真地寫了出來,按照書上面的通訊地址寄給了劉老。讓我萬沒有想到的是,劉老不久就給我回信了,劉老的信是用方格稿紙寫的,蠅頭小楷,工整美觀,一絲不茍。我想,這沒有從容淡定的心態是絕對寫不來的。他在信中對我的《茶余飯后》“讀后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甚至還表揚我的字也寫得好。我因此更加感動,并心存感激。這,便是我與劉老的第一次通信。

          接下來,我就時斷時續、不曾謀面地和劉老保持著這種最原始的書信往來。

          劉老以一名老教育工作者與生俱來的奉獻情懷,退而不休,將余熱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茶余飯后》為載體,向世人饋贈多滋多味的精神食糧。他在信中大都附上每月一期、雷打不動的《茶余飯后》專刊,直到“博”擊于網。我跟蹤追擊,經常到劉老的博客去游玩學習。我與劉老的書信往來,所談大都是關于教育的話題。我將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大膽地向劉老提出來,他在接下來的回信中肯定會給出一個十分滿意的答復。最讓我感動的是,他老人家的回信出奇地快,一般是收信的當天就給回復。記得有一封回信是寫在劉老收信當晚的11點多鐘。這除了讓我非常感動之外,更擔心自己是不是給老人家添麻煩了。劉老這種在一生所摯愛的教育工作中歷練出來的務實作風與高度的責任感真令人欽佩不已!

          在書來信往中,劉老除了在業務上給我以誠懇且及時的指點外,還對我的生活情況表示關心。記得2009年下半年,我住院做了個小手術。有感而發寫了篇小文《住院札記》登在《今日漣源》副刊上,劉老看到后,在給我的來信中這樣寫道:“你病了,住院了。好了,就好了。以后不生病了,不住院了。那就最好了,好上加好了。我衷心祝福你,你會高興了,更加高興了。”讀到這樣真誠、詼諧的“好了歌”,我倍加感激。透過這似乎信手拈來實則親切自然的“好了歌”,仿佛可以讀出這位慈祥長者的大愛情懷與對人生的睿智樂觀,給人鼓舞,催人奮進!

          感謝生活,讓我有幸聆聽到來自光明山上的這位髦耋長者的諄諄教誨;感謝劉老,讓我原本平淡而單調的鄉村教學生活平添異彩!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肖春輝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