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湘戲晉京”展演活動新聞發布會。

湖南省委宣傳部巡視員魏委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暉發布新聞。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由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姚偉紅主持。
紅網長沙7月20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周東平 實習生 劉夢婷)湖南地方戲劇藝術吸取了中華大地和湖湘文化的生命養分,歷經久遠、艱難的歷史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不同風格特點的19個劇種。
今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湘戲晉京”展演活動新聞發布會,宣布湖南將有12臺劇目在京展演。湖南省委宣傳部巡視員魏委,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暉,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出席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姚偉紅主持。
12臺湘戲將在國家大劇院等地展演
本次“湘戲晉京”展演活動時間定在2016年7月26日至9月20日,開幕式定于8月8日晚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開幕式后將向首都觀眾展演湖南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型舞劇《桃花源記》。
李暉介紹,其中湖南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的舞劇《桃花源記》在國家大劇院展演,省湘劇院的《月亮粑粑》、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的《我叫馬翠花》、長沙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的《田老大》和岳陽市巴陵戲傳承研究院的《遠在江湖》在國家評劇院劇場展演,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的音樂劇《天使合唱團》在民族文化宮展演,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的《辛追》、常德市漢劇高腔保護中心的《孟姜女傳奇》、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的《趙子龍計取桂陽》在長安大戲院展演,湘潭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的《齊白石》在北京劇院展演。
加上婁底漣源湘劇院的《燒車御史》參加全國縣級院團展演,以及湘西州武陵山民族文藝傳習中心的舞劇《鳳凰》參演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的兩臺劇目,“湘戲晉京”展演活動一共12臺劇目參加。
展演劇目代表湖南舞臺藝術最高水平
本次展演的12臺劇目具有質量很高、題材豐富、展演活動更加惠民三大特點。
李暉介紹說,在展演的劇目中,湘劇《月亮粑粑》入選了2016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10大重點扶持項目。該劇目和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的《我叫馬翠花》,通過國家藝術基金驗收,并同時入選2016年25個國家重點創作劇目。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的《辛追》、省歌舞劇院的《桃花源記》、湘潭的《齊白石》、株洲的《天使合唱團》和漣源的《燒車御史》等5個劇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的重點支持。“這些劇目代表了近三年來湖南舞臺藝術最高水平”。
同時,這些劇目緊貼“中國夢”題材,凸顯湖湘本土特色,圍繞時代熱點、愛國主義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等重大主題。
相關鏈接:“湘戲晉京”展演劇目介紹
一、湘劇《燒車御史》劇情簡介
被稱頌為清朝一代廉吏并享有“燒車御史”美稱的謝振定是湖南漣源市金石鎮桃林村人。他博學多才,勤政愛民,不畏權貴,剛正不阿,敢于勇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貪官和珅,實為匡扶正義的典范。該劇主旨從史,巧妙構思,通過元宵燈會嚴懲惡少,怒斥和珅寵妾。為維護法紀,忍痛割舍家小,哪怕丟官棄職竟當眾燒毀一品官車等情節,塑造了謝振定“廉政清官百姓擁戴,燒車御史萬古流芳”的感人形象。
二、舞劇《桃花源記》劇情簡介
舞劇《桃花源記》以田園詩人陶淵明彈奏無弦琴開篇,將陶淵明對世事煩惱的疏解與漁郎不幸的遭遇及其偶遇桃花源、再尋桃花源的傳奇經歷進行融合,使人們通過該劇可以體味到當時民生的艱難以及追求自然和諧理想社會的深層表達。
舞劇《桃花源記》以陶淵明和老年漁郎種下桃核后舞臺頓顯桃花璀璨的細節,浪漫地掀起了該劇的高潮并完成了勇于追求夢想和勞動創造美好的主題,而后以陶淵明在桃花盛開的樹下彈奏無弦琴,完成了聽似無聲卻是磅礴之聲的藝術意境為結束。
三、音樂劇《天使合唱團》劇情簡介
兒童劇《天使合唱團》改編自鄧一光的小說《你可以讓百合生長》,主要講述了交響樂團指揮左漸將因為嚴重的心臟病而被迫退出舞臺,但是他始終念念不忘要登上世界音樂殿堂。為此,他來到一所中學做音樂義工,寄望通過打造一支優秀的少年合唱團來實現他的夢想。然而他面對的卻是一群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問題少年,他們有自己的娛樂方式,學業繁重只想游戲釋放壓力,又個性張揚,不喜歡合唱,只有自嘲自己是垃圾寶貝的蘭小柯愿意加入。蘭小柯是家里的頂梁柱,父親進了戒毒所,母親長期找不到工作,她靠勤工儉學支撐著一個破碎的家,還得照顧智障的弟弟蘭大寶。她對周遭充滿敵意,她的世界與同齡人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是她愛唱歌,還會寫歌,她用歌聲表達自己、安慰自己。一群問題少年懷抱不同的目的加入左漸將的合唱團,卻漸漸地為音樂所改變,從互相排斥到互相理解互相關愛,走出自我,在音樂中找到了共同的世界。合唱團成為全國大賽中的黑馬,面對夢想中的最高舞臺和病危中的左漸將,蘭小柯和同學們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唱響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歌。
四、花鼓戲《我叫馬翠花》劇情簡介
只要你把愛情當豬養,精心侍候著,就不信它不長膘!
這是班長對馬翠花的諄諄教導,馬翠花認為這真是語重心長加金科玉律。因此,他追著牛飄飄從石板村到德城。牛飄飄盡管沒有很明確地答復,但也被他的堅毅和執著感動。馬翠花憑著對小區居民的真誠和幫助,使得情敵也不得不公正地將他招進了小區保安隊。
可他沒想到,一盆污水莫名其妙地潑到了他的頭上,保安服穿了只一個小時十五分就被迫脫下了。
一個流浪兒童馬蛋的出現,改變了馬翠花的生活。馬翠花在百般無奈下只得承認馬蛋是他的親生兒子。既然認了,他就把馬蛋當親生兒子來撫養。
一場山洪暴發,馬翠花舍生忘死,救出了特殊兒童幼兒園的孩子們和馬蛋,電閃雷鳴中,馬翠花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
馬翠花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獎勵,他對馬蛋說,能要的要不能要的不要,仁義村出來的人,唯有仁義二字是不能忘棄的。
五、漢劇《孟姜女傳奇》內容簡介
秦朝初年,澧州女子孟姜在龍舟競渡中結識勝利者范喜良,二人一見鐘情互生愛慕,范喜良正欲登門提親,與下池嬉戲的孟姜女邂逅,并按楚地習俗喜結連理,正值新婚燕爾之際,朝廷抽丁修筑長城,姜女悲情送夫,互約三年之期再聚,豈料三年苦盼,不見丈夫蹤影,孟姜女毅然踏上千里尋夫之路,歷經坎坷,來到長城,才知丈夫早已命喪苦役,姜女拍城悲號,淚飛如雨,哭聲撼天,城墻為之坍塌。此時,恰逢秦始皇視察至此,發現姜女貌美若仙,欲納為妃,姜女提出三愿獲批準,趁祭祀喜良之際,姜女蹈火殉情。
六、京劇《辛追》劇情簡介
西漢初年,利蒼被朝廷派往長沙國任丞相,認識了美麗的織錦姑娘辛追。后在平息英布叛亂時,利蒼救下被叛軍掠為人質的辛追。因而兩人相愛結合。后辛追在丈夫支持下大力研發紡織剌繡,鼓勵了當地經濟恢復與發展。呂后掌權后,對南越等地輕妄用兵,人民再陷戰亂。利蒼被人陷害,憂憤而死。繼任者利蒼的學生越,即誣陷利蒼之人。他權力在手,大行苛政,并想強迫辛追嫁給他。辛追堅決不從。越陰謀層出,霸占其織錦工坊,造謠說辛追對呂后有詆毀之言,并將辛追十二歲的兒子征兵入伍,發往南越前線。辛追誓死抵抗,變賣家產前往兒子駐守的前線。她關愛士兵們,撫慰他們的心靈,接濟寒衣與糧食給他們。越心中怨毒更深,設詭計謀害辛追年幼的兒子利狶,辛追在士兵們的幫助下戰勝了越的詭計,教育了兒子。幾年后利狶成長為一名英武的軍官。而這時呂后崩,漢文帝繼位,摒棄呂后的政策,和平統一了南越,并罷除了越,任命利狶為長沙丞相。辛追終于榮歸臨湘(長沙)城。
七、花鼓戲《齊白石》劇情簡介
齊白石——來自民間的鄉村木匠,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三起兩落的坎坷命運,三種不同的畫風,數位恩師和摯友,五出五歸的游學歷程,兩次婚姻和兩位生死與共的女人,一次撼人心魄的衰年變法,一生只為活著而執著于藝術創作的處世態度,一個勤儉于柴米油鹽而凜然于民族氣節的人格,一位純粹的農民藝術大師而被這個世界充分認可的世界文化名人等等,展示了其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藝術上孜孜以求、銳意創新,將傳承了幾千年的國畫推向巔峰取得輝煌成就的故事以及傳奇風采。
八、舞劇《鳳凰》劇情簡介
大型民族舞劇《鳳凰》以少數民族同胞生活與崇拜中對于鳳凰的信奉為線索,以被神鳥鳳凰選中的神女——小鳳凰與苗族小伙阿勇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因小鳳凰與黑巫師矛盾沖突,最后為救回族人,義無反顧自我犧牲的唯美故事。舞劇共五個篇章,分別為序:鳳還巢;第一章:天地生;第二章:原野歌;第三章:鳳求凰;第四章:大涅槃;尾聲:太陽祭。劇目以眾多的藝術手法,集合綺麗的想象,塑造了愛恨分明、勇于犧牲的偉大人物形象,既詮釋了唯美的愛情,又表現了浴火重生的無畏氣勢,以古樸的原生態表現方式展示湘西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突出土家族、苗族燦爛的民族文化,顯示出湘西少數民族如鳳凰涅槃般追求幸福生活的勃勃生機和力量。
九、巴陵戲《遠在江湖》劇情簡介
三品京官滕子京因擁護和參與推行慶歷新政,而貶為巴陵郡守。他雖身處逆境依然憂國憂民、昂揚奮發、銳氣不減、初衷不變。他在岳陽執政三年,清匪除霸,興修水利,開辦學堂,重修岳陽樓等等一系列強硬執政措施,使岳陽百廢俱興。在這過程中為籌措資金緩解經濟壓力,滕子京屈尊求助于昔日門下弟子,湖廣鎮撫使王鈞第。位高權重的王鈞第不滿滕子京“傲上”,致使滕求援無果,反而“求”來百般刁難,惡意誣陷。滕夫人李氏為幫丈夫排解燃眉之急毅然變賣閨中細軟為夫分憂,卻招來商人的逢迎。滕子京得知城內債務糾紛眾多,于是靈機一動,利用“非常規手段”追債而獲得債主傾囊相助。王鈞第卻指控滕子京“違規操作”,然而,滕子京認為“不用雷霆手段,難顯菩薩心腸”,并以范公《岳陽樓記》砥礪自己,寵辱皆忘,心憂天下,愈挫愈勇,終使名樓崛起,雄文傳世,為中華民族鑄造了不朽的思想豐碑,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十、湘劇《月亮粑粑》劇情簡介
“月亮耙耙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斗……”這是一首誕生于農耕文明時期的童謠,它反映的是中國老百姓千百年來樸素的文化理想。
湘劇高腔《月亮耙耙》根據真實人物原型創作,截取三個不同時期的歷史片斷,講述了山村女教師秦雅云在一個叫做黃荊樹的貧困小山村,30年堅守與奉獻的動人故事。
一首古老的童謠,升華為一個鄉村女教師的中國夢!
十一、湘劇《田老大》劇情簡介
抗戰初期,田漢來到長沙,擔任三廳六處處長,主管文藝宣傳。
田漢受到母親的啟發決定修改“搶傘”,使這出老戲既跟上民族救亡的形勢又有觀眾緣。
田漢帶著一大幫湘劇藝人去赴李棟埔的宴請。李棟埔誤會田漢與彭秋月有私情。田漢卻光明磊落。彭秋月傷感于得不到平等相待,要與李棟埔絕交,同時也為田漢的理解深深感動,發自肺腑地叫出了田老大。
雖然時局艱難,宣傳三隊卻顯示出了新面貌。然而前線傳來噩耗,李棟埔犧牲了。彭秋月悲痛萬分。湘劇人義憤填膺。田漢告訴大家,湘劇人唱好戲,做好人,給百姓帶去烽火中的精神力量,這便是每一個人的愛國。
鑼鼓敲響。田漢握筆在書房疾書,要把“搶傘”改編為“旅伴”。蔣世隆和王瑞蘭出現在戲臺上。書房與戲臺,劇本與劇中,模糊了時空界線。田漢唱出了劇中人投軍的決心,唱出了湘劇人愛戲愛國的新聲,唱出了戲劇家對藝術和人格的堅守,唱出了一個中國人磐石般的民族氣節。
十二、湘劇《趙子龍計取桂陽》劇情簡介
湘劇《趙子龍計取桂陽》根據《三國演義》52回“趙子龍計取桂陽”和《三國志•趙云傳》有關情節創作編寫。全劇以赤壁之戰后劉備奪占荊州、南郡、襄陽并以此為基地乘勝擴張,于公元209年發兵南征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調賦稅以充軍實,積錢糧以固根本為背景,講述趙云奉命征討桂陽,三千兵馬只帶著五天糧草長途奔襲以求速戰速決,在面對天災干旱、缺水無糧、百姓遭災、生存困難和桂陽太守趙范為守住城池百般詭計刁難、層層設障死守城池的困難時,趙云以民生為計不興殺戮從獲得民心入手巧妙化解各種危難,最終挖井修渠引水賑災,大情大義受到百姓愛戴,也讓趙范心悅誠服,成功計取桂陽的曲折故事。
來源:紅網綜合
作者:湯紅輝 周東平 劉夢婷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2016/07/22/514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