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記婁底市“最美教師”候選人聶愛政優秀事跡
“教師的價值,在于奉獻,不在于索取。”這是漣源一中38歲的英語教師聶愛政的人生座右銘。來,聶愛政扎根講臺,在教育這塊熱土上揮灑著自己的青春年華。
忘我工作創佳績
走近聶愛政,你會發現,她無論做哪一項工作都盡職盡責。在漣源四中,她任校團委書記兼英語教學,去參加團市委會議,有時要下午六點以后才能趕回學校,她總是不顧暈車和疲勞,利用晚自習給學生補上英語課。2006年,學校一位英語教師在學期中途請病假,聶老師主動為領導分憂,肩負三個班的教學任務。2014年5月中旬,聶老師做了一個手術,醫生囑咐她休息兩個星期,但她為了高三學生的高考,咬緊牙關,一直帶病堅持工作。
在教學中,聶愛政堅持備好每一堂課,切實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她經常巧編順口溜、改編歌曲、自創小游戲等來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學生聽她的課成為了一種享受。她所教班級英語成績的平均分、及格率和優秀率,無論是在期中、期末考試中,還是在學考、高考中,總是名列學校前茅。
因出色的工作業績,聶愛政年年在學校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學校先進個人;2007、2014、2015年被評為市嘉獎人員;2011年被評為“漣源市優秀教師”;2013年被評為市立功人員;2014年被評為“學校高考貢獻獎”;2014、2016年榮獲學校“漫鐵園丁獎”;2014年被漣源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5月被婁底市確定為“最美教師”候選人之一。
愛心鋪就成才路
教育家朱永新說過:“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聶愛政用對學生的愛換來了事業的成功、換來了學生的尊敬。
“留守學生”劉同學,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隔一年或幾年才回家一次,爺爺、奶奶早已去世,她一個人在家,經常饑一頓、飽一頓,身體非常虛弱。有一天下午上課,聶老師發現劉同學臉色蒼白,頭冒虛汗。她立刻帶劉同學去市人民醫院看病。醫生診斷劉同學貧血嚴重,需要輸血和住院治療。聶老師立刻墊錢替她辦好住院手續,并連續五天到醫院照料,讓劉同學感受到了父母般的溫暖。
學生梁同學因父親在一次煤礦事故中遇難,母親改嫁,只能與年邁的祖父相依為命。他人聰明,但對生活悲觀、頹廢,經常出入網吧。聶老師從不放棄教育每一個學生的機會。她經常喊梁同學到家里吃飯,幫梁同學補課,和他談人生理想、談男兒的擔當和責任,同時發動親友和同學為他籌到6000多元的助學金。梁同學慢慢地振作起來,發奮學習,終于在高考中考出了好成績,被湘潭大學錄取。拿到錄取通知書時,他爺爺登門致謝,老淚縱橫:“聶老師,您挽救了小梁的人生和未來……”
一樁樁、一件件鮮活的事例,折射出了聶老師愛生如子的心靈。在學校每期末的學生問卷調查中,她的滿意率總是位居榜首。
潛心教研結碩果
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聶愛政積極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中美暑假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和省、市、縣組織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常閱讀各類專業書籍,追蹤教育科研信息,及時了解英語科的前沿教學動態,潛心鉆研教材教法,認真撰寫教育教學論文。2014年,她被市師訓中心指名在婁底市高三復習研討會上上示范課,獲得了領導和同仁的高度評價。2015年,她的錄像課《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在“一師一優課”評選活動中榮獲“國優”。她撰寫的論文《四種技巧應對高考英語完形填空一》、《高考英語情態動詞的七大考查熱點》在湖南省教育考試院主辦的《教育測量與評價》上發表;論文《有效提高英語聽力的七點建議》在“中國當代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大賽中獲二等獎并發表在《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上;錄像課《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USA》榮獲全國一等獎,課件《AIDS Today》在“全國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大賽”中獲二等獎;她與李友云等老師合編的高考復習用書《黃金點撥》和《優化方案》由出版社出版。
作為英語骨干教師,聶愛政把培養青年教師看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她不僅耐心細致地指導青年英語教師備課、上課、評課,幫助他們快速提高教學能力,而且在生活上為她們排憂解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聶愛政真實的寫照,無私奉獻、創新進取是聶愛政追求的境界。她用生活之筆描畫了一幅激情燃燒的美麗畫卷,用大愛之音唱響了一首婉轉動聽的青春之歌。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吳顯彪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