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長沙5月27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周曼)每年的4-9月份是手足口病高發季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見于小兒,5歲以下兒童,特別是3歲以下嬰幼兒多見。99%左右的手足口為輕癥,只是發燒和出現皰疹,可以居家護理,一般1~2周可以自愈。
少數重癥手足口病病情兇險,會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嚴重并發癥,需額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療,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死亡。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護師陶玉瓊告訴大家,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病情變化極快,短時間內可出現病情迅速加重,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發病5天內屬于危險期,盡早識別重癥特別是危重癥,救治成功率將大大提高。早識別、早治療,不談虎色變、不輕言沒事,治療要早,關鍵在腦,3歲以下、5天以內,超7天不重即安全。
那么如何早期發現重癥患兒,及時送醫?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陶玉瓊告訴我們,重癥患兒主要有以下幾點表現。
反復高熱:體溫超過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或退熱2-4小時后又高熱,或發熱超過三天。
神經系統表現:出現精神差、嗜睡,或哭鬧不安,頭痛、嘔吐,驚跳、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抽搐。此為手足口病2期的表現,屬于手足口病重癥早期,阻止此期的發展是救治成功的關鍵,家長們應及時發現并抓住重點。
精神狀態:喜睡、目光無神、呼之不應、對痛感反應遲鈍或無反應(用輕捏耳垂的方法);或哭吵不安、煩躁,較大兒或出現胡言亂語,意識不清等。
嘔吐:突然出現嘔吐或頻繁嘔吐。
驚跳、抖動:驚跳通俗的講法是"像被嚇到一樣,全身一彈",通常睡眠時多見。有些孩子平常也可有這種表現,但不可能很頻繁。
另外,不少家長把孩子發熱時的寒戰當作肢體抖動,寒戰見于發熱初期,表現為全身發抖,手足涼、身上熱;手足口病引起的肢體抖動與發熱無直接關聯,可為單側或單個肢體抖動。
抽搐:表現為雙眼翻白,口角歪斜,口唇發烏,肢體強直,一般為高熱引起的驚厥,應立即按壓人中,就近就醫。
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咳嗽突然增多,痰量增加,口唇發烏,甚至出現粉紅色泡沫痰,提示出現了神經源性肺水腫,病勢兇險,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容易混淆的是,發熱也可引起呼吸增快,肺炎也可引起痰多氣促,但是手足口病上述呼吸異常表現更重,來得突然。
循環不良: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花紋、面色蒼白,按壓孩子手心足底后轉紅緩慢,是休克的早期表現。部分孩子發熱時也可出現循環不良的表現,但相對較輕。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們如發現有以上情況之一者均為重癥表現,應立即就醫。
來源:紅網
作者:周曼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gzsmaoli.com.cn/content/2016/05/27/514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