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碧玉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廖碧玉帶領孩子們開展課外活動
37年,廖碧玉在這里堅守了37年,她本來有好多機會可以外調到聯校、片校,但卻擔心自己調走后沒有老師愿意來這個學校而導致撤校,那么在校的孩子只能轉到較遠的民主聯校或段江聯校就讀,那會給孩子們帶來極大的不便和安全隱患。于是,她堅守在這里。
37年,她見證了這所學校的由興變衰,廖碧玉相信,這個學校一定會再由衰變興的,因為她看到了希望:雖然這里成了一個只有師生7人的教學點,但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堅持只要有一個孩子上學就要建好學校的原則,在2013年對學校進行了食堂改建擴建工程,師生從此有了一個標準的食堂;2015年給學校新建了一個美觀大方的圍墻,學生在學校的安全從此有了保障。
37年的堅守,讓一個花季少女變成了一個老大媽,同時也由一個身體健壯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年逾半百的病嫗。廖碧玉的身體一直不太好,首先是骨質增生、頸椎、腰椎病讓她疼痛難忍,然后心腦血管、高血壓也來折磨她。2009年廖碧玉發現自己全身乏力,以為是感冒了,再加上要上課沒有時間及時去檢查,等到放暑假去醫院檢查,查出竟是宮頸癌,花費手術費、醫藥費等5萬多元,自從手術后她發現自己免疫力低下,一個小小的感冒,最快也要1個多月才能康復。現在每天要吃降壓、心腦血管、腰椎、提升免疫能力、抗癌等方面的藥,每天最少要花費70元的藥費。“病痛雖然不停地折磨我,但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只要有孩子們的笑聲,就忘記了身體所有的痛。”廖碧玉這樣說。
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廖碧玉不僅要擔任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等一年級全部課程,還要擔任校長、班主任、后勤等全部工作,再加上學校學生營養餐統一由食堂供餐,所以完成教學任務后每天中午要給學生做中餐。雖然學校工作不輕松但總能看到廖碧玉的微笑,“累并快樂著”是對她生命意義最好的詮釋。
“雖然我們學校校園小點、班級少點、學生少點,但學校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再加上政府對教育特別是對我們這些偏遠地區教育的重視,人才津貼比當地的聯校還多200元一月,教學點的前景一定會好的。”廖碧玉接著說,“不過,再過兩年我就退休了,我的接班人會不會及時到位,我還是有點擔憂……”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張 揚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