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書記謝學龍(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梅國華(左)為藍溪學校揭牌

長郡藍田中學一角

孩子們在干凈寬敞的操坪上鍛煉身體
我市共有公辦中小學校373所,市直教育單位3個,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學校(含部門辦學)5所,公辦幼兒園(含附屬園)19所,民辦幼兒園134所。全市現有在園(班)幼兒23050人,在籍中小學生118979人,在職教職工7921人,離退休教師3861人。教育要發展,改革需先行。近兩年來,市教育局致力于以問題為導向,破冰突圍,立說立行,全面推進“教育強市”進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積極探索教學改革,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以實際行動展示教育的新變化、新成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全市教育事業科學、優質、持續、和諧發展。
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進
圍繞課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現實問題,先行先試,善破善立,快馬加鞭,鞏固現有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增創新的優勢,不斷增強推進教育創新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整體推進“樣板校建設工程”建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實現教育信息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順應招生考試新形勢、新常態,在學生多樣化發展上下工夫,促進學生發展的自由化、個性化。大力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立足社會需求,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為加快經濟發展和保持較充分的就業提供支撐。伏口鎮中心學校被確認為省首批課改示范學校,市工貿職業中專在2015年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業規劃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市一種學生戴楚渭被評為全國“最美中學生”。
教育均衡發展有力促進
市教育局將辦好每一所學校作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全力化解城區“大班額”問題,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薄弱學校、學校食堂、教育信息化建設,平安校園創建和教師隊伍建設。城區“大班額”有效化解,2014年全力推進城區10所學校項目建設,投入7100萬元用于化解城區“大班額”,新增建筑面積48900平方米,新增學位3710個。投資4240萬元,高標準完成了長郡藍田中學建設,并于9月1日正式開學開講。2015年,投入11210萬元化解城區“大班額”,新增建筑面積26200平方米,已交付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3070個,其中半年時間內新建60個教學班級、3000個學位的九年一貫制學校藍溪學校,并于2015年9月1日開學開講,打通化解城區“大班額”四年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公里”。合格學校建設大力推進。全市共創建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374所,其中2014年、2015年共投入1.12億元,建設合格學校209所。2015年投入8626萬元,改擴建農村薄弱學校52所,改擴建校舍面積2839平方米。至2015年年底,全市各中小學校(教學點)達到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標準,全市中小學布局日趨科學合理,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均衡發展效果明顯。學校食堂創建達標完成。投入7000余萬元,采取“一校一策”策略,加快農村中小學校食堂達標創建步伐,新建擴建91所學校食堂建筑面積49608平方米;改造257所學校食堂建筑面積32870平方米,提速保質完成了食堂達標創建四年行動計劃。全市346所學校食堂都領取了餐飲服務許可證,營養餐試點學校全部實現食堂供餐,群眾反響良好。進一步改進方式,強化措施,促進學校食堂從“建設”向“管理”轉變。我市學校食堂建設及食品安全工作已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教育信息化整體發展。全面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班班通”多媒體教室、“數字資源全覆蓋”等項目,教育信息化促進了區域之間教育信息化整體均衡發展。全市現有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1所、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7所、全國百所數字化校園建設學校1所、全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3所、省名師網絡工作室1個。2014年,湖南省教育廳確認我市為“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湄江鎮長春聯校被評為“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先鋒學校”。幼兒園和高中學校建設加快。兩年來,建設鄉鎮中心幼兒園9所,高質量高標準地推行學前三年教育,現有省級示范性幼兒園1所,省級骨干民辦幼兒園2所。高中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1700萬元新建市工貿職業中專實訓大樓和學生食堂,市工貿中專成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我市“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項目通過省級、國家級驗收,漣源市被認定為首批“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市)”。教師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科學規劃和合理確定普通中小學、學前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師資培訓規模、層次結構和專業結構,嚴格落實“凡進必考”、“定向培養”、“特崗招考”等政策措施。兩年來,280名“特崗”教師、定向培養師范畢業生103人到農村中小學校任教,基本配齊了初中緊缺學科師資,為鄉村小學充實了新生力量;公開招聘擇優錄用高中、幼兒園教師68人,定向培養教師132人(其中教育碩士22人),全市教師隊伍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科結構明顯優化。以“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為引導,建立了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實行教師培訓學分登記制度,全面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和教師繼續教育水平。2015年,全市共培訓中小學教師5656人次,市教研師資培訓中心成為省示范性教師培訓機構,漣源市成功申報為“國培”項目首批試點縣(市)。
多管齊下提升學校管理
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對師生進行管理的內容與標準,力求建立較客觀、公正、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扎實開展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檢查,強化了市屬學校、鄉鎮辦事處中心學校及初級中學的管理與評價。市教育局黨組成員、機關干部、教研員蹲點到校,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和學校校長同獎同罰,攻堅克難,扎實做好中考、高考指導和督促工作。2015年全市中考考點集中到城區學校,全力打造平安、和諧、陽光、滿意中考,社會反響良好。2015年中考、高考成績進步顯著,中考科目人平分實際提升了近87分;市一中二本以上上線人數與上線率均居婁底第二,有4人進入全省理科前300名,周岳鵬同學以689分名列婁底市第一名。圍繞“平安校園”創建,嚴格落實安全責任,狠抓安全防范,認真落實責任,全面排查隱患,狠抓安全教育,堅決守住校園安
全這一底線。以平安校園創建活動為抓手,實行安全隱患定期排查制度,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結果“五到位”,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三一學校榮獲“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稱號,伏口鎮中心小學被評為“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
標本兼治端正教育行風
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扎實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系列活動,建立了治理教育亂收費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對濫收費、亂訂教輔資料、有償補課、舉辦假期補習班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好老師”專題討論,對照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四條標準和《教師專業標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和教師管理,做好老師,辦好學校。2014年以來,市教育局對教育亂收費、亂補課等問題進行了50余次暗訪,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共查辦違紀案件23起,處分24人,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
改革源自創新,活力在于激發。市教育局改革創新,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凝心聚力,攻堅善成,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辦學條件有新改善,隊伍建設有新氣象,學校管理有新舉措,教育質量有新突破,優化環境有新成效,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4年,漣源市被評定為“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市”(婁底市唯一),2015年,被評定為全省僅3個的首批“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市)”。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周衛東 文迪光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