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關于加快我市鄉鎮小城鎮綜合體建設的思考

        編輯:石成 2016-03-18 14:47:21
        —分享—

        副標題:—— 郭縣仁委員的發言

          鄉鎮小城鎮綜合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業態,是指在鄉鎮、街道一級行政單位所在地,充分借助交通便利、人群聚集的區域優勢,打造集居住、購物、餐飲、文化、休閑、娛樂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商業中心。2015年12月20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個統籌”的城市發展理念,指出“要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建設鄉鎮小城鎮綜合體,其實質是生態集約高效、宜居宜業可持續,它與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一脈相承,既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必然選擇。

          七星街鎮位于漣源東北部,素有“梅山門戶”之稱。全鎮轄58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8.6萬,城鎮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近3萬。近年來,七星街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創新思路,著力打造洪源商貿城小城鎮綜合體,作出了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

          一、七星街鎮洪源商貿城小城鎮綜合體建設情況

          洪源商貿城小城鎮綜合體地處七星街鎮原洪源半邊街,規劃用地面積1916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6269平方米,停車位300余個,是婁底、漣源兩級政府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由漣商企業郴州新天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進行開發建設。

          建設思路。堅持整體招商,集中開發模式,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是盤活閑置資源,積極爭取原洪源機械廠破產改制剩余資產的接管和使用;二是整合產業資源,將康麓生物、天星嶺石藝、興宏泰糧油加工等項目布局在綜合體周邊,進一步融合全鎮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形成核心商業圈;三是建設管理雙管齊下,利用華雷線改造契機,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并加大周邊秩序整頓,提升建成后服務管理水平。

          功能定位。按“三街三市”構建千米商街,采用“樓上居家、樓下經商”綜合商居模式。經營品種包括高端百貨、農特產品、電子數碼、建材產品等等,能滿足本地群眾以及外來人群“食宿游購娛”各項需求。引入村鎮電商平臺,實現本地特色農副產品網上銷售與網下實體相結合,大打“體驗式”營銷牌,力求打造成省內一流的新型小城鎮商貿綜合體。

          發展優勢。交通便利,人流密集,周邊常住人口上萬人,商貿物流歷來比較發達,商業氣息深厚,村民來此購物已形成傳統和習慣。洪源商貿城小城鎮綜合體的建成,能促進七星鎮區與洪源街區的有效融合,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帶動鎮村消費增長,改善鎮域經濟結構。目前,該項目已施工至主體三層,元旦開盤當日,銷售門面近100個,合同金額超3000萬元。

          二、小城鎮綜合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城鎮綜合體實施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主要存在有三類問題:觀念落后、硬件制約、發展瓶頸。

          一是觀念落后的問題。小城鎮綜合體規劃建設論證初期,在開發模式和建設規模問題上,一些同志局限于舊有思維,對形勢發展、全局利益認識不足,認為集中開發土地收入減少,主張劃分為單宗土地出讓,由戶主自行建設,政府既賺錢,又省事,在做大做強做優上有較大的認識局限和行為慣性。在實施推進過程中,一些同志只注重于眼前利益,排斥新生事物。如洪源商貿城所處的位置原是七星街鎮的商業旺地,需拆遷47個舊門面,搬遷安置6家小型企業,138個住戶,群眾思想復雜,矛盾較多,處理化解難度大。

          二是硬件制約的問題。可用土地資源缺乏。鄉鎮小城鎮開發建設用地存量小,用地指標難爭取,項目用地難落實。比如,洪源機械廠改制后的有關資產,七星街鎮人民政府歷經多年努力,才于2015年爭取到管理使用權。基礎配套設施滯后。交通、水電、管網等基礎設施不全或落后,嚴重制約項目的引進和發展。以洪源商貿城為例,虎溪三角坪至洪源商貿城的公路盡管已升級改造,但由于人流車輛密集,道路狹窄,導致交通經常阻塞;洪源醫院至洪源社區招待所道路還是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機耕路,坡陡路彎無法正常通行。

          三是發展瓶頸的問題。招商引資難度大。當前鄉鎮財政困難,難以實施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同時鄉鎮小城鎮開發建設融資渠道狹窄,難以吸引大的投資商參與。老百姓對引進企業設阻力,提過分要求,環境優化壓力巨大,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審批手續繁瑣。小城鎮開發建設涉及規劃、國土、發改、住建、環保、消防等行政審批事項,審批程序復雜,耗時、耗力,手續繁瑣。銀行按揭貸款門檻過高。我市所有銀行對鄉鎮小城鎮開發項目不做房地產開發項目貸款,有的按揭貸款都不做,能夠做按揭貸款的銀行,商業首付款要50%,住房首付款要40%,并且商業按揭額度只能用到30%,嚴重制約了項目的正常銷售及資金回籠,無形阻礙了項目的有序發展。

          三、加快推進我市鄉鎮小城鎮綜合體建設的建議

          我市大部分建制鎮規模較大、人口較多,輻射范圍較廣,且各具地域特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選擇回鄉居家創業的民眾越來越多,群眾的消費觀念越來越時尚,消費水平越來越高,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鄉鎮小城鎮綜合體建設發展空間廣闊。為加快我市鄉鎮小城鎮綜合體建設,結合洪源商貿城的具體建設實踐,特提出如下建議:

          科學整合資源。整合土地資源,市委政府對一些破產改制企業的閑置土地,能放則放,盡量交給地方政府,鄉鎮要做好閑置土地開發利用這篇文章,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整合產業資源,在綜合體周邊大力發展農業、商業、生態旅游項目,形成產業支撐,突破有城無市、有市無人困境。

          積極優化環境。對外要優化招商環境,通過全面落實漣商回歸戰略,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更優的政策,更優的服務,讓更多的家鄉企業家回鄉創業。要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和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綜合體建設。對內要優化政務環境,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審批辦理流程,在審批、建設、稅費征收方面等開辟綠色通道,能快則快,特事特辦,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既能落地生根,又能開花結果,為漣源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加大扶持力度。堅持規劃引領和示范帶動,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在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一是建立鄉鎮小城鎮綜合體建設獎勵基金,加大鄉鎮建設投入,鼓勵鄉鎮大膽建設。二是充分整合農貿市場建設、獨立工礦區改造、小城鎮建設等項目資金,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配套。三是降低按揭貸款準入門檻,大力發展電商農業,打造鄉鎮創業創新孵化基地。四是積極協調銀行、電信、郵政等行業入駐綜合體,并將小城鎮綜合體內的商業房產納入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集中安置。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