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武俠江湖”的暇想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王林華 編輯:石成 2015-12-24 08:38:58
        —分享—

          我的老家,現在雖然日漸衰微,但在以前,卻民風強悍,也出了幾個頗有些傳奇色彩的“準大俠”。

          村里人喜歡練拳耍棒,有一位還是遠近聞名的“把式”,徒子徒孫多,甚至連縣城一些吃“公家飯”的也是他的徒弟。

          可是,那些是與我無關的。

          我少時體質瘦弱,有時眼熱他們練拳,孩童心性,也哼哼哈哈著比劃幾下,卻不倫不類,輕飄飄有氣無力。

          父親也是不讓我學拳的,說我不是那塊料。母親有時撫摸著我的頭,嘆著氣說:“崽啊,你身子骨弱,‘工夫’做不得,只有發狠讀書,將來好丟掉‘鋤頭把’啊。”

          后來識字以后,書還真是發狠讀了。可是,課本卻讀得少,發狠讀的是那些在別人眼里所謂的耍書和雜書。

          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們以為我整天摸著本書,一定在認真學習,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當時鬧書荒,找不到幾本好書。我很幸運,表哥那里有很多藏書。這些書中,我最喜歡讀的莫過于武俠神怪小說。當時,新派武俠小說還找不到。能找到的都是《水滸傳》、《兒女英雄傳》、《七俠五義》、《綠野仙蹤》、《西游記》、《三國演義》等等,其實有些不是純粹的武俠小說,我也不去做學術考證了,估且就把《西游記》之類的叫做神魔武俠,《三國演義》之類的就稱做權謀道義武俠吧。

          這些小說,與后來的新派武俠小說不同,側重點不在于“江湖”,而在于“廟堂”,武俠人物也大都必須依附“廟堂”這張皮。

          ……這其中充滿著對正義的追求,對邪惡的痛恨。自由、公平、正義的種子不知不覺間在稚嫩的心田里種下了,并悄悄地生根,發芽……

          后來,我又一口氣把當時正流行的金庸新派武俠作品全部看完了。這些作品更是帶給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憾,一行行文字像鮮活的精靈一樣,在眼前跳躍起舞,酣暢淋漓的感覺悄悄悄油然而生,熱血慢慢沸騰,無窮的力量正逐漸充盈整個身體……仿佛間,自己正與書中某個鐘愛的“俠”,一起仗劍瀟灑行走在“武俠江湖”,“滄海一聲笑……”

          良久,我醉心在那一個個或大氣磅礴、或瑰麗雄奇、或愛恨情仇、或行俠仗義、或俠骨柔情的江湖里……依稀只見——刀光血影暗淡了下來,深沉、蒼涼、悲壯、渾厚、滄桑、道義、永恒……接二連三襲了上來,逐漸占據了我的身心……

          大俠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愛國情懷;大英雄喬峰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慷慨,難解的國仇家恨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節義;劉正風與曲洋那被惡勢力所毀滅的琴瑟相和的至真友誼;令狐沖一曲笑傲江湖,彈出了對齷齬強權的蔑視和對心靈自由的向往……

          其實,從古至今,人類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孜孜以求,不斷地追求發展和進步,說到底,還不是為了營造、建立一個更好的、理想化的“江湖”……

          武俠小說,雖然歷來被正統文學所不屑,當做“怪力亂神”、荒涎無稽之說,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正如讀《紅樓夢》,“經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到排滿,流言家看到宮闈秘事。”一樣,關鍵在于你怎樣去品去讀。

          在這些武俠作品中,我讀到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急人之難、扶危濟困、千金一諾、不畏強暴、舍生忘死等等諸多的浩然正氣,這些難道不正是今天所缺少和應該大力弘揚的嗎!

          也許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我從事的工作還真與“武俠”的行為有那么幾分聯系。那些法律條文不就是一位冷冰冰的劍客嗎!只是比起那些“武俠”,更多了一份冷靜、一份理性,一份從容,一份思考,一份成熟!

          而且,從事檢察工作本身就是在從事維護自由、公平、正義的“俠”的事業!

          時代不同了,“武俠”的諸多行為不值得提倡。但是,“俠”的精神內核,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該被繼承和弘揚,譜寫一曲新時代的“正氣歌”!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王林華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