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柔弱的女人,只身獨闖傳銷窩點,憑自己的勇氣與智慧,爭取西安警方配合,解救了4個與自己非親非故的在校大學生;一個經濟條件一般的下崗女職工,卻十年如一日,資助貧困學子,幫助困難家庭; 一平凡的家庭主婦,卻熱心公益事業,走遍漣源大部分貧困山區,替他們爭取民生項目。她就是漣源市首屆道德模范、婁底市第二屆見義勇為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陽曉東。
陽曉東,女,漣源市伏口鎮人,婁底市“三八紅旗標兵” 、漣源市首屆道德模范、婁底市第二屆見義勇為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10多年來,她和家人省吃儉用,花費10多萬元來周濟周圍的困難群體,用自己的愛心為他人撐起一片藍天。
挺身赴險 千里救援
2008年,長沙政法頻道連續半個月滾動播放著同一個內容的相關報道。湖南經視、《今日女報》、《婁底晚報》等新聞媒體對她的義舉進行了報道。這個大義的女人,叫做陽曉東,現年45歲,一位普通的中石化漣源公司臨時工,她曾是婁底市商業局的工作人員。上世紀90年代,她下崗后,打過零工,開過出租車,做過小生意。10多年來, 她勤奮節儉、自強不息、匡扶正義、樂善好施。
2012年7月,剛考上研究生的曾賽梅給陽曉東寄來一封信,信中飽含深情地寫道:“陽阿姨,是您給了我整個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堅強、自信、樂觀、勤奮。我母親能給我的您全給了我,我母親不能給我的您也給了我,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對您的感激之情,就讓我在心里叫您一聲媽媽!”
曾賽梅,是華中農業大學大二學生,其幼年喪父,家里只有年邁的爺爺和體弱多病的母親,她的哥哥在蘭州理工大學讀書。從中學到大學的6年,陽曉東默默承擔了兄妹倆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對于這兄妹倆,陽曉東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懷抱著殷殷的期望。說起陽阿姨的好,賽梅如數家珍,但最令賽梅難忘的是,2008年9月,陽曉東不顧個人安危及時挽救了她的人生。
當時,曾賽梅離奇失蹤半個月,這對陽曉東來說,無疑是個晴天霹靂。心急如焚的陽曉東,四處打聽,好不容易從賽梅的中學同學那里得到一個來自西安的電話號碼。通過種種跡象,陽曉東斷定,賽梅極有可能誤入了傳銷組織。來不及多想,她立即帶上家里僅有的2萬元存款,又在朋友處借了2萬元,連夜坐上了去西安的列車。
整整3天,陽曉東串大街走小巷,沒有得到半點線索,只好到西安市未央區公安分局報案。公安局通過技術手段,很快鎖定了賽梅所使用電話的確切位置——未央區徐家灣一個公用話吧。連續2天2夜,陽曉東守在話吧門口,沒有任何結果。心力交瘁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由坐在路邊失聲痛哭。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愫讓陽曉東如此執著、如此癡狂?是責任?是愛?
就在陽曉東再次趕往話吧的途中,陽曉東接到賽梅爺爺打來的電話,說賽梅正和媽媽通電話。陽曉東感覺到了希望,馬上交代爺爺在電話中拖住賽梅,撒腿就往話吧跑。她沖進話吧,以最敏銳的眼光一眼掃視到了賽梅,欣喜若狂的一把抓住她的手:“賽梅,終于找到你了!快跟我回家。”此時的賽梅驚魂未定,怎么也想不到陽曉東竟會出現在這里。也正在這時,陽曉東發現,賽梅旁邊還有一名女孩,猜想很有可能是監視賽梅的傳銷人員,隨即也一把抓住女孩的手,把她們一起帶到了徐家灣派出所。經過警方詢問,另外一名女孩名叫聶南,是西南大學的在校大學生,也是漣源人。
令陽曉東尤為痛心的是,賽梅和聶南已被傳銷組織徹底“洗腦”,根本不愿離開。陽曉東苦口婆心地勸導、啟發,好不容易讓她們認識到了傳銷的危害。對于傳銷組織的可惡罪行,陽曉東深惡痛絕。得知聶南的妹妹和其他女大學生也在這個傳銷組織當中,她決定帶著兩位姑娘配合派出所民警開始又一次營救行動。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深入傳銷窩點,一舉端掉了這個傳銷團伙,共解救4名在校大學生。
一位民警說:“陽曉東女士非常了不起,為了這些與自己非親非故的孩子,她不遠千里、不顧個人安危來相救,很讓我們感動。”
是啊,為了心中那份最大的牽掛,陽曉東以常人難以理解的付出,以一腔跨越親情的母愛,完成了她千里拯救的使命,挽救了4個孩子的一生。
捐資助學 樂善好施
下崗后重新謀職的陽曉東沒有特別優裕的條件,沒有家財萬貫,但她卻熱心公益事業。近年來,她共資助貧困學生10名,幫扶資金10多萬元。她無時不以慈母般的愛給予這些孩子關心和鼓勵,他們個個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如今已有5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其中2人已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伏口鎮松山村的袁丹苗和袁亞美成績非常優秀,但因父親袁射南身患絕癥、家境貧寒,曾一度面臨輟學。陽曉東了解情況后,不斷地接濟袁家,1000元、2000元……她還發動朋友一起資助他們。不幸的是,孩子的母親聽信以暴利為誘餌的謠言,參與了地下六合彩買賣,被公安機關依法逮捕判刑,丹苗和亞美更是孤苦伶仃。陽曉東找到學校領導,發動全校師生為姐妹倆募捐,共籌集到5000多元。與此同時,陽曉東始終不忘叮囑:“只管好好讀書,千萬不要有壓力。辦法總比困難多!”
2008年3月,孩子的父親再次病危,陽曉東不忍心,主動送他到湘雅二醫院住院,花費了6000多元,可袁射南終究還是留下這一雙兒女離開人世。陽曉東的心都碎了!她說:“孩子,別怕,只要你們好好學習,做個有用的人,我就是你們的媽媽。”聽到這句話,絕望的姐妹倆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激,撲通跪在她面前大聲喊她“媽媽”,那一刻,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2008年冬夜,陽曉東資助上學的男孩曾賽堂,其爺爺冠心病復發,情急之下向陽曉東求助。睡夢中的陽曉東接到電話,沒有絲毫猶豫,連夜趕路,送爺爺去醫院,并支付了其爺爺的全部手術費共2萬多元。她說:“就當我是你爺爺的女兒吧,讓我也孝順孝順他。”一句普通的話語,讓爺孫倆感激涕零。
2008年,在漣源一中就讀的兒子回家和她說:他們班有個同學因家里窮,在學校食堂就餐時只打五角錢的白飯。陽曉東聽后,立即和兒子來到學校,看到兒子的同學在冬天身上也穿著薄爛的衣服,馬上帶他到以純專賣店買了兩套新衣服,并每期資助該學生2000元的生活費,還找到學校領導求情,給他減免了學費。
2015年,陽曉東的丈夫調到漣源城區秀溪橋加油站工作。她發現加油員吳美蓮丈夫長期重病在床,本人也疾病纏身,但一直堅持上班養家。見到這一情況,陽曉東第二天就想辦法到有關部門為她爭取到2000元困難補助,同時自己也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鼓勵她重拾生活信心。
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做這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一說起這些,陽曉東總是一臉的自豪,她說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母親,等她老了的時候,孩子們會給她捶背,給她唱歌,還會講笑話逗她開心。說這話的時候,她笑起來仿佛就是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要誰有困難、誰需要幫助,她都會挺身而出,她說:“我要用行動告訴大家:愛無處不在。”
奔走呼吁 授人以漁
這幾年,雖然家庭經濟能力下降,但陽曉東沒有改變自己熱心公益的習慣,反而想方設法去幫助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她將以前的全額資助改為半額資助,并鼓勵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勤工儉學,激勵他們學好本事,提高素質。她給自己定下了目標:每年至少半額資助2名貧困學生,并全程關注他們的成長。
陽曉東還從另外一個角度對社會進行了關注,她走遍了漣源大部分貧困山區,實地了解貧困家庭的境況,思索貧困形成的原因,與當地村組干部商討解決的辦法。她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并不厭其煩地去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支持。2011年以來,為貧困山區爭取了好幾個民生項目。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