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心貼困難群眾 幫扶弱勢群體

        編輯:石成 2014-04-01 11:39:34
        —分享—

        副標題:全國第二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婁底市首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漣源市國稅局退休干部 肖光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您們好!

          我叫肖光盛,漣源市國家稅務局退休黨員干部,現年84歲,大專文化。我今天向大家匯報的題目是《心貼困難群眾 幫扶弱勢群體》。

          我于1949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校。記得當時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為人民服務》,從此這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就深深扎根在我的腦海里,銘刻在我的心坎上,成為了我前進路上的行動指南。65年來,不論在部隊還是在地方,不論在林業部門還是在財貿戰線,不論是在職還是退休,我都堅定不移地踐行黨的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不渝地心貼困難群眾,不遺余力地幫扶弱勢群體,堅持做到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深知:“在崗工作的時間是有止境的,而為人民服務的空間是無止境的,應該珍惜有限的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1991年6月,我光榮退休。當時,我也產生過“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失落感。許多好心人來安慰我說:“肖老,您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十年,如今也該頤養天年,享享清福了。”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家閑著沒事做,我就學著繪畫、種花、照相、寫寫人生格言來打發時光。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但我心里總覺得混混沌沌的消磨歲月不是滋味。心想難道人退休了,為人民服務思想就這樣打下“休止符號”了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徹底改變了下半生的生活軌跡。

          那年冬天,我到一個偏遠的山村,看望一位70多歲老農民朋友;這是一個極為不幸的家庭,一年前他兒子因觸電不幸死亡,兒媳遠走他方下落不明,留下一雙童年兒女與年老多病的祖父相依為命??吹洁従蛹彝g的孩子都上學了,孫兒孫女哭喊著:“爺爺,我也要上學讀書!”瞅著老人那老淚縱橫、無助而又無奈的面色,我的心一下子震撼了;作為一名受黨培養多年的老黨員,看到還有這樣亟待扶助的特困群眾,又怎么能安度晚年獨享清福呢!我即從身上掏出僅有的500元,囑咐老人趕緊送孫兒孫女上學。

          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這一晚我徹夜難眠,反復琢磨著:一名黨員退休干部,應該怎樣為黨和政府分憂,應該如何為弱勢群眾解困呢?天亮時,一個大膽的幫扶計劃終于在我腦子里形成了;這就是我的第一個“愛心十年計劃”:計劃用10年時間,實現“三個一”目標,即發動10萬人獻愛心,募捐100萬元善款,幫扶100名亟待幫助的人。

          為了實現這個“愛心大夢”,我反復動員發動了周圍幾名友好的退休干部,一起來做這項工作。我和他們冒著嚴寒,分別走訪了全市20個鄉鎮、辦事處的近100多個貧困村摸底,很快摸出了100多戶亟需幫助的病、殘、孤等特困戶,一一造表登記。從此,走機關、走企業、走學校、走農村,奔波忙碌,樂此不倦。不論刮風下雨,不管嚴寒酷暑,風里來,雨里去,每年至少有300天以上,奔波在漫漫的募捐路上。

          14歲的孤兒郭春花,是漣源市伏口鎮柏樹村人,她患白血病,孤苦無助,住院無錢醫治,整天以淚洗面。得知這個情況,我連夜寫好求援書,掏錢先后印刷了800多份,發動梁海洲等9名退休老干部一齊上陣,經過11個月時間的共同努力,共為郭春花募捐善款11.6萬余元,使郭春花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得到了及時救治。《湖南日報》以“九老救孤 一呼百應”為題,在頭版頭條發表了通訊報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30多歲的農家婦女龍洪元,是漣源市伏口鎮黃陳村人,她因撲滅山火燒成重傷,燒傷面積達90%,急需巨額醫療費搶救。得知情況危急,我連夜協助趕寫新聞稿和求助書,跑婁底、跑長沙,找新聞媒體相繼進行報道。我趁熱打鐵,又組織退休老干部募捐隊伍,并帶領她愛人龍彭隆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里,走訪了240多個單位,先后發動4萬多人獻愛心,共募捐善款42.6萬多元。由于搶救及時,龍洪元終于從“閻王爺”手里搶回了一條生命。通過植皮、整容,這位“救火女英雄”已基本上恢復正常,還能生活自理了。

          經過數年的艱辛努力,到2005年,我終于提前喜圓了第一個“愛心大夢”:發動了11萬多人獻愛心,共募捐了善款101.2萬余元,及時幫扶了108位亟需救助的人。看到這么多弱勢人群得到扶助,贏得社會上這么多愛心人士的支持,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歸屬感、充實感和自豪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深知;“人的生命的長度是有止境的,而為人民服務的廣度是無止境的,應該珍惜有限的年華,把有限的年華,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第一個“愛心計劃”實現后,親人和朋友都對我說:“快七十歲的人了,兒孫們都長大了,該在家享享清福了。還能活多少年呀?不要再出去折騰了。”但我想的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心系困難群眾,活為人民而活,死為人民而死。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做一天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善事,做到生命不息、永不言休。于是我又大膽地作出了第二個“愛心十年計劃”:如果能夠活到八十歲,我計劃實現“三個三”的目標,即累計發動30萬人獻愛心,累計募捐善款300萬元,累計扶助300個亟需幫助的人。老伴更十分擔心,她說:“你還想多吃幾年飯不?這樣折騰下去,恐怕活不到80歲,你就累倒在募捐路上了”!我說:“關愛他人,快樂自己,好人長壽啊!正是由于我做了這么多的善事、好事,心情才越來越好,身體才越來越棒,我不但要活到80歲,還想要活到100歲哩!如果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受苦受難熟視無睹,人活在世上有什么意義呢?即使死了也不會暝目。”這一番話逗得老伴樂哈哈的,她的態度轉了個180度的彎,對我的工作從反對到不管,從不管到支持,她還積極加入了我的愛心團隊哩!我兒子也是我愛心團隊的成員。

          我深知,隨著年齡的增大,要實現第二個“愛心十年計劃”談何容易啊?但我想,只有動員更多的愛心人士,擴建愛心團隊,奏響“愛心大合唱”,一定能如愿以償地實現“三個三”的奮斗目標。于是,我不顧高齡,又早出晚歸,繼續踏上募捐路。在我這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精神的鼓舞下,許多黨員、干部、教師、職工、企業家和離退休老同志相繼加入了我的愛心團隊,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紛紛參加了我組織的“愛心大合唱”。我們的足跡,反復走遍了全市20個鄉鎮辦事處的900多個村莊(社區)和300多所學校,還有外地的一些鄉證,進一步摸清了亟需幫助的特困學生和特困戶的情況,——登記造冊,建立臺帳,然后,千方百計替他們廣泛尋找愛心人士,結成“一對一”和“幾對一”或“一對幾”的幫扶對子。

          孤兒吳心意,是漣源市安平鎮長屑村人,父母雙亡,與84歲高齡、行動艱難的祖父吳堯升相依為命。原本聰明好學、成績優異的吳心意,在經濟窘迫、生活艱難的困境中,初中未畢業瀕于輟學。得知這個情況,我先后三次爬上高山去他家做工作,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一個學期的學費給他,并叮囑他:“你盡管用心讀書,書籍費、生活費,我一定要想辦法幫你解決!只有努力讀書,學好本領,你將來才有出息,才能幫助別人。”他聽在耳里,記在心上。在小吳從初中到大學的5年時間里,我先后為他找了干部、老師、職工和企業家等6位愛心人士,進行“接力幫扶”,共籌集了幫扶資金5.71萬元。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吳終于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南京東南大學?,F已完成了研究生學業,正準備攻讀博士;他入高校的頭一天,就給我來信說:“肖爺爺,您對我勝過親生孫子,您就是我的親爺爺啊!您用年邁體弱之驅的艱辛付出,改變了我的人生命運。我一定要加倍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刻苦學習,來感恩社會,報答您的恩情!”看到這情真意切的來信,我感慨萬千,覺得我的辛勞沒有白費,我的付出值得呀!

          三甲鄉湄水村農婦梁銀桂,從小雙目失明,生有三個女兒,丈夫梁再元是家中的頂梁柱。誰知在2007年,他下地干活時卻猝死在野外,老大、老二初中未畢業被迫輟學,外去打工,老三眼看就要失學,一家人擠住在只有八尺見方的土磚危房內,生活十分艱難。見此情景,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我當即將她家列入長期幫扶對象,先后6年為她募捐了4.2萬元,安葬了她丈夫,新建了兩間紅磚房,并重點扶助她小女兒梁美英讀書。在我們的長期幫助下,去年梁美英考上嘉興大學,但根本無錢入學,急得她整天在家里直掉眼淚。我就趕赴長沙,找順達房地產公司老總吳美鳳等人求援。吳總被誠心愛心所感動,慷慨解囊資助5.2萬元。小梁被感動得跪倒在我跟前,泣不成聲地說:“肖爺爺,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哪!”我連忙扶起她說:“肖爺爺不算是你家的大恩人,社會愛心人士才是你家的大恩人呀!”為了幫助她喜圓大學夢,去年一年又先后為她找了9個社會愛心單位和人士,共募捐了善款9.53萬元,足足準備了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學雜費用。

          由于以心感人,以情動人,以德化人。我的愛心善舉更感動了省內外數以萬計的黨員、干部、教授、專家、企業家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結對助學和助困。至2009年4月,我又提前實現了第二個“愛心十年計劃”所確定的“三個三”目標:即累計發動了30多萬人捐資,累計募捐了善款300.72萬元,累計扶助了302個亟待幫助的人。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深知:“個人能量的力度是有止境的,而為人民服務的深度是無止境的,應該珍惜光陰,把有限的光陰,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2009年7月22日,是我的80歲大壽。親友們前來祝壽,祝福聲聲,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心愿:“您老人家堅持做好事、做善事,修陰功積德,一定會健康長壽,晚年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也有好些人勸我:“您80歲的人了,不要人招扶已經是萬幸了。以后的日子,您就呆在家里歡度晚年,不要再去咸呷蘿卜淡操心了。”我笑著回答:“我個人費的力氣微不足道,靠的是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正因為我有了八十高齡,光陰對我來說尤為珍貴,更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地去珍惜,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發揮出更大的光和熱,去實現我的“愛心大夢”,將善事做到生命的盡頭!”

          當即,我就當眾宣布了第三個“愛心十年計劃”:假如我能夠健康地活到90歲,我一定要繼續圓自己的第三個“愛心大夢”,在未來的10年里,還要實現“三個五”的奮斗目標,即:累計發動50萬人獻愛心,累計募捐善款500萬元,累計幫扶500個亟需幫助的人。

          八十大壽剛過,我就不顧親人的勸阻和好心人的勸告,繼續奔波在幫扶對象的普查摸底和募捐的路上。然而,畢竟歲月不饒人。2011年4月,從七星街鎮土珠村調查募捐回來的路上,我不幸摔傷右腿,導致臏骨骨折,不得不住醫院進行接肢手術;術后鉆心的疼痛使我冷汗直冒,眼淚直流。但當我想到土珠村特困戶肖均平家的慘景時,硬是咬緊牙根。趟在病床上翻來覆去,左思右想,今后的路究竟該怎樣走?一時確也產生一些消極因素。通過反復思考,我就毅然提起筆來,又寫出了“世界上沒有比失去理想更痛心的事,更沒有比實現理想更開心的事。”的人生格言,很快就以理智戰勝了我的糊涂觀念和傷痛,想到蕭均平家的不幸遭遇,我剛出院不久,就拴著拐杖,一跳一跛地繼續為他捐款,先后將近一年,奔走了120多個單位、學校和企業,參與捐款人數達2.2萬余人,共募集善款15.84萬元,使他兒子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挽救了一個即將崩潰的家庭。

          原來蕭均平是漣源市七星街鎮土珠小學一名退休教師,小兒子在20年前患重病因未及時診斷死亡;大兒子蕭志勇(系代課教師)又不幸患上尿毒癥,做透析需要大量醫療費用??克⒈〉耐诵莨べY顯然是杯水車薪。通過我的救助,避免了這位人民教師再次造成喪子之痛。

          2013年3月,渡頭塘鎮勝旗村14歲的中學生聶智聰,不幸患上白血病,家里已債臺高筑,無錢醫治。在萬般無奈之際,他的父親聶成初,幾經周轉找到我求救。我首先感謝他對我這個老黨員的信任,然后帶著他往返于長沙、婁底,求得各級領導和新聞媒體的支持,前后三次在《婁底晚報》刊登長篇求救報道。接著,又廣泛發動組織愛心團隊,動員140多家單位、學校和企業大伸援手,發動1.9萬余人獻愛心,共募到善款21.1062萬元,其中捐款萬元以上的單位有5個。特別令人感動的是藍田新建街居委會一位不愿留名的愛心女士得知情況后,悄悄地將一萬元捐款,匯到了聶智聰的求助賬戶上。由于搶救及時,一個挽救生命的奇跡出現了!小聶的病情完全好轉,即將復課讀書。

          同年10月,一場橫禍從天而降,三甲鄉玉峰村梁佳敏一家三個少女頓時成了孤兒。她父親梁承義,于2006年開摩托車出租不幸被壞人殺害,母親患重病相繼逝世。三個少女失去依靠,面臨失學,我得知訊息后,就立即書寫印發求援書,帶領她們不分白天黑夜地奔走呼救。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就聯系到58個單位、學校和企業,并及時幫助為她們向民政部門辦妥了孤兒救濟手續,共募集和落實扶助資金18.2162元。短時間內讓三個孤兒擺脫了困境,為她們繼續升學鋪平了道路。

          “天下高齡皆父母,人間晚輩盡兒孫。”扶貧助困,我不論親疏、生熟、地域、對象,視大家為小家,心向五湖四湖;我幫扶的對象既有漣源的,也有婁星區的、冷水江的、新化的、懷化的、安化的、茶陵的、長沙的等等;資助的對象更是遍布全國各地,既有省內各地的,也有浙江的、貴州的、北京的、香港的等等。2001年,在《三湘都市報》看到安化縣羊角塘鎮銀溪小學,一位叫王俊喜的8歲學童,因他父母都雙目失明而輟學,我就和老伴商量,及時從郵電局匯去了200元的學費,一連寄去了13次,直至高中畢業。漣源市有100歲老人38名,為了幫他們拍個幸福照,我爬遍了漣源的山山水水,已拍攝了22位,放大后又親自上門奉送。

          特別是一批批難以成才,甚至根本無法成才的孤兒和單親兒,這些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要想培養成為研究生,博士生,實在是連想都不敢想,在我的長期扶助下,卻夢想成真,一樁樁活活生生的動人事例,已載入了我的助學歷史檔案里;在我所扶助的641名大中小學生中,有121人是孤兒和單親兒,他們有84人進入了二本以上大學,其中讀重點以上大學的有19人,讀研究生的有6人,讀博士生的有3人(共有4名博士生),這三名博士生是:①浙江大學王偉姣,是漣源市六畝塘鎮荊橋村人,父親早年亡故,母親在一學校當切菜工,還有個弟弟在湖南大學就讀。我為她姐弟倆從讀初中起就進行長期扶助,先后找上9個干部、老師、企業家、單位,共計資助學費達114000元。②考取華中科技大學讀8年制醫學系的龍夢超,是漣源市湄江鎮香蘭村一個孤兒。他5歲死了媽,11歲死了爸,祖父無撫養能力,由外婆帶大。他從小聰明好學,2012年高考以優異成績被該大學錄取。但8年的學雜費用最少需要10萬元,這對他來說確實望塵莫及。對于這樣的高材貧困生,絕對不能放棄,我千方百計,在短期內先后為他找上了9個資助對象,資助金額達8.54萬元,愛心人士王桃玉,準備資助他3.2萬元,他懇切激情地拒收,并懇請王阿姨轉助給別的貧困學生(后轉給荷塘鎮東村村單親兒特困生李俊)。③現在南京東南大學讀研即將讀博的孤兒吳心意。(前面已匯報過)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2013年8月的酷署炎天,我又拖著跛腿先后6次往返于長沙,共募集助學金25.3萬元。特別令我十分欣慰的是,這一年的辛勤努力,共募集捐款和助學金共達113.3624萬元,創造了歷年來募捐善款的最高紀錄,提前超額完成了第三個“愛心十年計劃”定下的“三個五”的奮斗目標。

          由于我的“愛心幫扶”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到目前止,已累計發動了70萬人獻愛心,已累計募集了562.0709萬元善款,(其中包括本人捐款及費用9.5多元。)已累計扶助了702名包括學生在內的重傷、重殘、重病、五保老人等六種亟需幫助的弱勢人群。在幫扶的學子中,考上二本以上大學本科的有254人,其中讀全國10所名牌大學的11人,博士生4人、研究生14人。我首倡的“實幫實、面對面、現兌現”的“愛心幫扶工程”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僅助學方面的幫扶對子就有573對。

          回顧退休以來,我只是做了一個共產黨員踐行黨的宗旨和走好群眾路線所應該做的事,幫助特困群眾盡了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但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很高的評價:我先后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國家稅務總局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湖南省三好老干部”、“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金牌義工”、“湖南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湖南省扶貧助學先進個人”、“湖南省孝親敬老之星”、“婁底市首屆道德模范”等婁底市級以上殊榮達25項。

          “老牛自知黃昏近,不用揚鞭自奮蹄”。我深知,歲月難留,青春不再。我已是84歲的高齡了,余下的光陰已來日無多。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要心里時刻裝著群眾,尤其是亟需幫扶的特困群眾,就會青春不老、活力長存。長期從事“愛心幫扶工程”,讓我感到活得很充實、活得很幸福,活得更有價值!人總是要死的,我雖然無能力伸展生命永存的長度,但有毅力拓展生命奉獻的寬度,更有魄力施展生命價值的高度,在我有生之年,更要盡自己的努力,繼續去幫扶更多的弱勢人群擺脫困境,做到永不言棄,永不言休,生命不息,奉獻不止,讓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永不褪色,讓奉獻精神在“愛心幫扶”中發揚光大,讓有限的人生在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不斷升華!

          最后,我再次深深感謝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以及全國千千萬萬的關愛和支持我工作的愛心人和好心人,祝好人一生平安,祝好人永遠幸福!順致崇高的敬禮!

          謝謝大家!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