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湖南省委財經委員會在婁底召開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現場觀摩會,實地察看并集中聽取全省重點產業倍增計劃及重點產業鏈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詳見紅網時刻新聞《省委財經委員會在婁底召開現場觀摩會》)

▲會議現場。
此次觀摩會的規格很高。
作為主辦方的省委財經委員會,被譽為全省的“經濟大腦”。省委書記沈曉明為省委財經委主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為省委財經委副主任。
據本次觀摩會的新聞報道,參會的有沈曉明、毛偉明,還有16位省領導。也就是說,共有18位省領導出席。
沈曉明主持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及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增強緊抓重點產業鏈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參會的省領導中,有13位分別擔任13條重點產業鏈鏈長。
湖南13條重點產業鏈鏈長
● 綠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鏈鏈長隋忠誠(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
● 航空航天及北斗產業鏈鏈長張迎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 文化創意旅游產業鏈鏈長劉紅兵(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 磁浮交通產業鏈鏈長張劍飛(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 智能衡器計量產業鏈鏈長陳飛(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現代石化產業鏈鏈長王一鷗(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
● 裝配式建筑產業鏈鏈長蔣滌非(副省長)
●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鏈長陳競(副省長)
●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鏈長李建中(省政協副主席)
● 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鏈長張健(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
● 新能源產業鏈鏈長胡偉林(省政協副主席)
● 先進鋼鐵材料產業鏈鏈長虢正貴(省政協副主席)
● 工程機械產業鏈鏈長何寄華(省政協副主席)
參會的還有省直有關單位、各市州黨政主要負責同志。
梳理新聞發現,這些年來,湖南開展過產業項目觀摩活動,上一次舉行產業項目現場觀摩還是4年前,地點在長株潭。而開展產業鏈現場觀摩還是頭一次。

▲10月16日,與會人員觀摩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此次高規格的觀摩活動,傳遞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將產業鏈建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一招”的強烈信號,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和附加值。
觀摩會選擇在婁底舉行,具有很強的示范導向。
近年來,婁底立足硅鋼基礎,延鏈發展“三電”(電機、電力變壓器、家電)產業,成績顯著。
與會人員現場觀摩的漣鋼1580熱連軋項目、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星源恒電電氣有限公司、婁底電機產業園等,正是硅鋼產業鏈上中下游代表性企業和園區。

▲漣鋼熱軋板廠1580熱軋線生產現場。(圖源:央廣網)
除了“鏈式思維”,婁底還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招商“笨辦法”。(詳見觀潮君今年8月22日報道《婁底招商的“笨辦法”》)。
依托年產450萬噸硅鋼基板、350萬噸不同牌號硅鋼的產能優勢,兩年來,婁底引進“三電”項目120多個,總投資500多億元。
今年前9個月,婁底新簽約“三電”項目65個,金額267.55億元,為去年全年的95.82%。
“笨辦法”其實是聰明的辦法、高效的辦法。

▲婁底經開區電機產業園內電機組裝生產線。(劉玉先/攝)
產業發展,關鍵在招商,難點也在招商。這或許也是此次觀摩會在婁底舉行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還有本次會議的高效率。參會人員坐高鐵到婁底后,直奔企業車間現場觀摩。
產業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進一步發展好產業鏈?當天的會議上,湖南決策層思路很清晰也很明確。
只爭朝夕和久久為功。
當前,培育和做強“產業鏈”已是各地經濟發展中的共同策略,這也意味著全國各地對產業鏈主導權的“爭奪”更為激烈。

▲航空航天及北斗產業鏈是湖南13條重點產業鏈之一。圖為基于北斗打造的自動駕駛汽車。(聶千川/攝)
對湖南各地來說,要有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有只爭朝夕的認識,誰先布局、誰先落子,誰才能占據優勢。
同時,抓產業不是一日之功,很多時候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因此,對干部來說,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打開胸襟和格局,保持戰略耐心和戰略定力,甘做“栽樹”甚至是“平整土地”的人。
產業規律和比較優勢。
事物發展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產業的發展、變革、轉移都有其規律可尋。

▲位于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的“天河一號”計算機。
無論個人成長還是產業發展,認識規律、領悟規律、利用規律才是不斷向前的進路與近路。只有順勢而為,才能走得快、行得穩。
而在“順勢”過程中,能不能找準并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則決定了能走多遠、能跳多高。
從現實看,凡是產業發展得比較好的地方,一般都是基于自身比較優勢發展起來的。對湖南各地來說,必須選準賽道精準發力,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
發展產業,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首先要找準自身定位,為全省13條重點產業鏈設定清晰的“十五五”發展目標,并把大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可落地、能考核的小節點,一步一個腳印抓出實效。
目標引領方向,問題則倒逼行動。

▲中聯重科輪式機器人演示粘貼二維碼。
實事求是地看,當前湖南產業鏈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大項目、好項目儲備不足,對此,必須把引進和落地重大項目的實際成效,作為考核產業鏈建設的硬指標。
再比如,不少企業反映綜合運營成本偏高,這就需要直面痛點,把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核心,讓企業有真切的獲得感。
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
推動產業發展,關鍵在于讓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協同發力。
過去,很多地方更習慣于行政力量主導產業發展;現在,則要主動適應新形勢,以深化改革厘清二者的邊界。
這意味著領導干部既要高度重視招商引資,也必須徹底轉變方式,不能再依賴返稅、零地價、違規獎補等違背政策與市場規律的手段,而是要致力于營造公平、高效、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政府的核心職責,是轉向通過建強全產業鏈、構建應用場景、吸引高端人才等新“打法”來培育沃土。

▲位于長沙金霞經開區的德榮醫療智慧物流園,智倉機器人有序揀貨。
園區作為招商引資主陣地,要大膽推進市場化改革,推行專業化運營,建立與招商實效緊密掛鉤的激勵制度,并積極探索與發達地區共建“反向飛地”。
同時,要充分激發“鏈主”企業的帶動作用,依靠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更多專注核心技術的“小巨人”企業,最終形成一片生機勃勃的產業森林。
來源:觀潮的螃蟹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