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技術經理人”不僅要有相關領域的專業背景,還得是懂市場、懂法律、懂融資的復合型人才,對學??萍汲晒D化項目實行“動態跟蹤、清單管理”,全程參與項目的方案論證、價值評估、協議起草、項目落地等過程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周楠?白田田?謝奔
湖 南 長 沙 一家初創企業 的研發人員在 實驗室“搖瓶 子 ”(2025 年 3 月 10 日攝) 白田田攝 / 本刊
在實驗室里“搖瓶子”,報了課題、發完論文,成果與市場卻“互不認識”?到了關鍵的中試環節,找不到地方“上罐子”?好不容易可以批量化生產“開廠子”,融資、訂單等一連串問題又接踵而至?
對于很多科研團隊和初創企業來說,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創新之路并不平坦。近年來,制造業大省湖南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持續優機制、搭平臺、強支撐,力求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得更加“絲滑”。
既要“走出深閨”?又要匹配市場
長期以來,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很多項目在實驗室里“搖瓶子”做了幾年,最后止于發論文。既要讓實驗室成果“走出深閨”,又要讓其更好匹配市場,這是成果轉化的“最先一公里”。
湖南長沙岳麓山下,多所重點大學聚集,形成了很好的科研氛圍。從中南大學岳麓山校區西校門出來,一腳便踏進中南大學科技園?!俺隽诵@,就進了產業園”,不少人以此形容這里科技成果轉化的便捷。
在中南大學科技園,活躍著一支30人左右的“技術經理人”團隊。他們很少待在辦公室里,而是一邊跑到大學教授的實驗室里,尋找好成果、好項目,一邊到處跑企業,找合作方。不論是大學教授還是企業老板,他們都能“說上話、聊上天”。
這些“技術經理人”又被稱為“技術紅娘”,不僅要有相關領域的專業背景,還得是懂市場、懂法律、懂融資的復合型人才,對學??萍汲晒D化項目實行“動態跟蹤、清單管理”,全程參與項目的方案論證、價值評估、協議起草、項目落地等過程。
中南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喻曉峰說,以中南大學為例,每年新增的科研成果有1000項左右。“技術經理人”常態化征集、多維度篩選成果轉化項目,包括是否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是不是企業和市場所需、是否獲得相關獎勵以及以往產業化效果等等。
經過篩選,某項科研成果在轉化之前,還要按照“622”的比例組織評審,其中60%是相關行業的專家,20%是來自企業的產業顧問,20%是來自金融機構的資本顧問,評審結果將成為供需雙方的重要參考。
“建立全流程服務機制,搭建技術轉移網絡,讓高校科研的觸角延伸到全國各地?!庇鲿苑逭f,通過線上及線下多渠道,中南大學科技園已發布有轉化前景的成果400多項,科研成果轉化比例不斷提高。
去年以來,湖南省工信廳還創新開展校企合作“雙進雙轉”活動,即推動企業帶著問題走進高校、高校專家團隊帶著成果走進企業,征集企業技術需求清單、高??萍紕撔鲁晒鍐魏托F蠛献鲗<覉F隊清單。
湖南省工信廳科技處副處長李瑞說,2024年,“雙進雙轉”活動促成校企合作項目415個、合同金額4.8億元,未來三年有望新增產值160億元。
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的創新活動也日趨融合。位于湖南湘江新區的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研究院,金色玻璃幕墻熠熠生輝,其寓意是“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家企業的科技創新基本“聚合”在這棟四層高的研發大樓里。
四樓是研發人員的辦公場所,也是形成創意的地方;二樓是材料分析中心和電池技術中心,用于金屬回收技術以及前驅體和正極材料的研發、分析和測試;三樓是進行小試和中試的實驗中心,共有設備130余臺。
在95后研發工程師馮鑫看來,研發大樓不只是物理空間打通了,更是集研發、生產、協作、創新于一體的生態系統。他告訴記者,傳統研發工程師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和數據分析上,現在研發人員的職責遠遠超出了這些范疇。
“研發不僅是‘想點子’和‘搖瓶子’?!瘪T鑫說,還需要深入后端的樣品制備、測試以及批量化生產的每個環節。只有真正了解生產和應用場景,才能更好地指導研發方向,確保實驗室成果能夠順利轉化為實際產品。
搭好中試“橋梁”?打通關鍵一環
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中試環節“上罐子”是關鍵一環。前幾年記者在湖南采訪時,不少科研團隊無奈地說,冶金、材料等學科是湖南高校的“王牌”,其科研成果轉化一般遵循“小試-中試-量產”的過程,但苦于在本地找不到合適的中試基地,有的成果不得不“遠走他鄉”。
湖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處副處長王帥說,為了破解“中試之困”,湖南聚焦“4×4”現代化產業體系,已布局36家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謀劃布局一批概念驗證中心,為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提供“成果遴選識別、可行性評估及產品試制、質量檢測”等服務,打造成果孵化服務體系。
石化產業是湖南“4×4”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傳統板塊”。長期以來,受制于中試基地小而零散、資金投入不足,這個傳統產業難以走上科技創新的“快車道”。
2024年10月,湖南省首個化工中試基地在岳陽市云溪區掛牌成立。岳陽市云溪區區長、綠色化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蔣春艷說,通過對發達地區的考察研究和對比分析,云溪區將現代石化中試基地定位為推動石化產業技術轉化、提供共享服務、培養產業人才、深化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技術優化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平臺。
面向能源材料、智能制造、有色金屬等行業領域,中南大學科技園推行“1中心(學校)+N個專業化中試基地”模式,探索“技術研發(學校實驗室)-轉化孵化(科技園)-中試驗證(中試基地)-產業化壯大(產業園)”轉化路徑。
喻曉峰介紹說,在長沙、株洲、郴州等地,中南大學科技園與地方政府、園區共建中試基地,同時組建約有20名成員的中試工程師團隊。這個團隊要緊密對接學?!凹夹g端”,還要全程參與技術路線制定、工藝流程設計、中試生產等各個環節。
“產品只有在中試線上得到驗證,才能在工廠放大生產。”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負責人劉鑫宇說,新能源材料領域的一個中試基地至少需要1000萬元投資,而創業團隊往往沒有資金來源。研究院通過建立中試基地,來孵化創新項目、聚集高層次創新人才。
望城經開區經濟合作局局務委員賀仲康說,對于這類中試基地,園區給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包括土地騰籠換鳥、人才引進、基金投資入股等。近期,由社會資本、園區共同出資,研究院還將成立專門的產業孵化基金。
“智電谷”既是中試基地,更是孵化平臺。每個項目采取“一名博士+一個團隊”的模式,博士以“資金+技術”入股,“智電谷”和平臺在技術、資金、中試場地、設備等方面給予支持。2023年以來,“智電谷”已引入5名博士,這意味著孵化了5個項目。
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是“智電谷”孵化的首批項目之一。項目技術研發負責人鄂志韜說,他在2023年博士畢業后,放棄進入“大廠”的機會,選擇來“智電谷”創業。剛開始,團隊包括水電工在內只有5個人,大家擠在一間會議室里辦公,但很快搭建起小試、中試和檢驗平臺。
去年9月左右,這個項目的中試產品性能通過內部測試,達到行業頭部水平;到了年底,下游客戶認證通過。鄂志韜說:“現在心里有底了,說明我們的技術在市場上是可行的,下一步就可以推進產業化了。”
完善產業支撐?孵化“種子企業”
從“上罐子”到“開廠子”并不容易。到了產業化階段,科研團隊和初創企業要解決資金、產線、訂單等問題。
——“一筆資金”。相比于“上罐子”,“開廠子”所需資金成倍增長。很多創業者說,他們對于自己的技術有底氣,卻往往為融資發愁。在金融業相對落后的地區,這一問題更突出。
為此,湖南持續優化升級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政策體系,推進設立金芙蓉科創引導基金,支持“投早投小投未來”,力求補齊金融短板。
日前,湖南省金芙蓉基金科創生態聯盟成立,進一步對科創企業“抱團”賦能。這個聯盟采取“1個聯盟平臺+20個首批科技創新主體+N家支撐服務單位”的模式,構建了“資金+政策+孵化+金融+產業+資本市場”六位一體科創服務生態體系。
財信金控董事長周建元說,在初創企業“0-1”“1-2”“2-N”發展關鍵階段,聯盟將為初創企業提供從資金支持、技術指導到市場拓展的一站式孵化服務,成為科創資源與金融資源的“連接器”、產融結合的“加速器”、創新生態的“倍增器”。
——“一條產線”。做科研是“長板理論”,在100個樣本里只需挑一個最好的;而產業化要求99個都是好的,才能真正量產,遵循的是“木桶理論”,需要從技術、工藝到成本的全方位支撐。
在全國“百強縣”湖南省寧鄉市,先進儲能材料是其優勢產業,各種新材料、新技術層出不窮,同時又面臨迭代快速的壓力。寧鄉市工信局局長張毅說,當地通過搭建大學教授與企業生產之間的科創橋梁、代建廠房、降低用電成本等舉措,幫助企業快速投產、降本增效,讓技術成果盡快變現。
位于寧鄉高新區的湖南鈉邦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了一條千噸級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量產線。該公司副總經理首衛說:“園區將閑置的老廠房進行修繕,配備好電力設施,再租給我們這類初創企業,我們只需購置設備便可以開廠子,大大減輕了前期投入的壓力?!?/p>
——“一個訂單”。“新技術、新產品不錯,但客戶不愿‘吃螃蟹’。”這是很多初創企業在開拓市場時遇到的現實問題。近年來,湖南多地紛紛舉辦產業鏈供需對接會、產銷對接會、應用場景對接會,持續支持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等“五首”產品,幫助企業尋找機會、開拓市場。
依托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不少初創企業打開了“市場之門”。作為湖南省生物醫藥與生命科學產業鏈“鏈主”企業,楚天科技通過人才引進、股權合作等方式,引入楚天源創、楚天微球、楚天思優特等10多家中小企業,并借助“鏈主”的訂單資源和營銷網絡,讓這些企業的訂單有了保障。
“技術為王之后,還要‘渠道為王’。”主要生產蛋白質分離設備的楚天源創總經理肖立峰說,以前單打獨斗,企業小、品牌弱,很多大項目招投標的門都進不去,年產值長期在1000多萬元徘徊,而現在年產值增長到三四億元。
從一筆資金、一條產線、一個訂單著手,地方政府的產業發展思路也在轉變。望城經開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劉雙富說,以前注重招大引強“摘果子”,現在更加強調“培優育強”,只有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才能讓“種子企業”長成大樹。
(《瞭望》2025年第15期 )
來源:《瞭望》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