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兩會反響丨政府工作報告“教育大禮包”引發熱議,聽聽他們怎么說

        來源:時刻 編輯:石成 2025-03-07 08:14:08
        —分享—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蔡娟 張興莎 任曄 李賽鳳 長沙報道

        2025全國兩會正在召開。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關于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許多“新信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群眾關切的熱點,更令教育界為之振奮。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推進優質本科擴容”……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清單”中,一項項教育改革發展和惠民舉措,在教師、家長等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紛紛暢抒己見。

        擴大高中學位供給,緩解家長焦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這一重大利好正中家長們的心懷。

        “期待擴大高中學位供給,這樣可以大大緩解我們家長的焦慮。”長沙市麓山國際洋湖實驗學校初三學生項雨薇的媽媽說,首先,能極大地緩解了初中生的競爭壓力,讓孩子們能更好地向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一味地投入到升學考核中,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種有序發展;其次,從家庭關系出發,孩子健康了,不再是為了初升高而焦慮了,家庭氛圍也和諧了,家庭危機、孩子問題也會隨之減少,這應該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當下教育的良性發展。

        “都說教育焦慮一半源自中考,大家都怕初升高‘被分流’。”作為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湘潭的王女士認為,擴大高中學位供給的政策,能讓家長逐漸放下焦慮,學校真正推行素質教育,以更為從容的心態培育孩子成長成才。

        作為二胎家長,長沙市開福區金鷹小學家長胡女士激動不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真的太暖心!真希望能早日享受到這些福利!”她說,老大快升高中,高中學位供給擴大,意味著有更多機會,能讓孩子在更合適的平臺成長;二寶還在幼兒園,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將大大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孩子也能接受系統教育,給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0.jpg


        “擴大高中學位供給,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壓力。”湘鋼一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盧學農表示,作為學校,一方面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優化教師評價激勵機制、協調配套動態編制管理。

        如何積極應對高中學位擴容?盧學農表示,接下來,湘鋼一中教育集團將進一步強化內涵發展,打造優質高中品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構建“名校+”辦學聯合體,建立人才貫通培養體系,促進教育資源優化均衡;科學研判人口動態,創新教師管理機制,發揮技術賦能作用,實現師資合理調配。

        學前教育,吹響“免費”號角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學前教育逐步免費,無疑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舉措,它承載著無數家庭對孩子未來的期望,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

        “期待免費學前教育政策很久了!”家住長沙市雨花區的楊女士是二胎媽媽,目前兩個孩子都是學齡前兒童,一個在幼兒園大班,一個在幼兒園托班,雖然就讀的是普惠性幼兒園,但兩個孩子每個月的學費加起來將近5000元,對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她表示,希望學前教育免費的政策能及早落地,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希望免費后的學前教育質量能有所保障,不負眾望。

        “作為一名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看到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個政策,讓人覺得很暖心。”長沙市天心區的孫女士認為,實施免費學前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為更多學前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優質教育。同時,這項政策可以惠及更多的準備二胎、三胎的家長,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免費學前教育既是民生期盼,更是國家教育戰略的關鍵一步。”湘潭市第二幼兒園園長劉禮沙表示,免費學前教育政策一旦落地實行,必將成為學前教育質量的“助推器”,真正推動“幼有優育”。同時,當前城鄉學前教育資源存在不平衡問題,免費政策可以縮小差距,保障教育起點公平。現在人口生育率較低,免費政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負擔,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愿。

        “免費的學前教育是利國利民的好舉措,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家長減少學前教育的焦慮。”長沙麓山國際洋湖實驗學校校長肖偉表示,作為九年一貫制學校,該校將順勢而為,充分考慮普惠性學前教育特點,密切對接學前教育幼兒園,有序開展幼小衍接課程,讓孩子們更快更好地進入小學學習。

        覆蓋“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如何建好大中小學思政課,進一步全面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教師、出版人有話說。

        今年,湖南省教育大會提出“啟動思政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長沙市則通過“智慧德育”創新“云思政”模式,將紅色研學等融入課程,實現思政教育全覆蓋。

        “我們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構建五育融合新生態。”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黨委書記許慶豐表示,作為學校管理者,需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推動德育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依托數字技術打造“有風景的思政課”,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等要求,助力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公平優質”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時代浪潮中勇擔使命,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近年來,益陽市桃江縣近桃小學通過整合課程資源,配備專職的思政教師,優化教學方法,提升了學生思政素養,為學生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至關重要,是時代所需,意義深遠。”近桃小學校長羅建輝表示,推進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工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價值觀,培養強烈愛國情懷。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期待各級政府在思政課程領域出臺更多政策支持和有力舉措,促推這項課程開出燦爛之花。


        微信圖片_20250305104613.jpg


        “政府工作報告對教育的全方位布局,從學前到高等教育,從思政育人到師資保障,每一環都緊扣時代脈搏。”長沙市開福區金鷹小學教師伍思斯表示,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基石,肩負立德樹人重任,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為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隨著資源調配優化、標準化建設推進,教學條件將更完善,她會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提升專業素養,以愛為源、以責為基,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下一代傾盡全力,助力教育強國夢早日實現。

        引導規范,推進職普融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為民辦教育、職業教育吹來了一陣溫暖的政策春風。

        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校長閆國華表示,報告明確提出“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令他倍感振奮,充滿信心。

        他介紹,學校穩步推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通過聯合企業共同成立“語言與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等11個研究中心,為后續開展跨學科、綜合性的科研項目及產教融合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閆國華表示,近年來,學校緊密對接湖南經濟發展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目前已與中電科、深圳愛倍力等市場頭部企業共建行業人才培養體系。此外,學校關注并積極參與“低空經濟”領域,與加拿大航空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定向培養飛行技術專業人才。作為外語特色學校,該校正在大力提升“外語賦能”“AI賦能”,即“外語+專業”“技能+外語”,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對民辦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發揮民辦高校在服務新質生產力中的獨特作用,把民辦高校建設成為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的主戰場、產業行業創新發展的策源地、服務地方經濟的排頭兵,在教育強國建設中承擔民辦高校的歷史使命。”湖南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福利稱。

        張福利表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在發生新的供給側重構,加之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從知識邏輯向工程邏輯和應用邏輯在轉化,民辦高校應該應時而為,發揮體質機制靈活、改革創新內驅力強的優勢,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變成新時代民辦高等教育的最強音和新發展格局。

        他表示,民辦高校作為應用型高校的主要組成部分,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要解決的五個關鍵問題:教師選聘注重真實成果;專業建設依托真實行業;學生學習賦予真實場景;教學實踐置身真實環境;考核關注解決真實問題。談及人才培養定位及面向,他表示,須遵循“四對接”,即對接國家戰略、對接地方需求、對接產業行業、對接技術應用。


        來源:時刻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