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互聯網岳麓大會發布的一組數字格外引人注目:自2024年9月以來,湖南新增大學生創辦經營主體13933個,其中企業6105家,同比增幅分別高達44.9%和38.9%。這不僅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更是萬千青春夢想在三湘大地蓬勃生長的生動見證。湖南用一年時間,向世人證明了這片熱土對創新人才的強大吸引力,兌現了“你的創業夢想,湖南全力守護”的莊嚴承諾。
制度破冰,為青春夢想卸下枷鎖。大學生創業面臨的首要障礙,往往是學業與創業難以兼顧的制度壁壘。湖南的突破性舉措,始于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大膽革新。省教育廳出臺的《支持大學生創業若干措施》,精準聚焦在校大學生群體,創新性提出“六個可以”支持政策:創業經歷可折算學分、可替代畢業論文、可休學創業、可靈活轉專業、可參評評優、可優先保研。
在這一政策框架下,郴州市率先響應,推動本地高校出臺實施細則。湘南學院創新實施“創業學分銀行”制度,允許學生將創業實踐轉化為學分;郴州職業技術學院設立“創業休學綠色通道”,為學生提供最長兩年的休學創業保障。這種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做法,打破了“唯分數論”的傳統評價模式,讓郴州成為政策落地的生動范本。
生態構建,為創業征程保駕護航。資金短缺是大學生創業的“首道坎”。湖南對此構建了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體系——“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基金+公益基金+信貸產品”四輪驅動。這一體系巧妙發揮了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市場力量,同時體現社會關懷,為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創業項目提供精準支持。
在硬件支撐方面,湖南大力推進創業孵化載體建設。以郴州為例,當地積極把握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機遇,高標準打造青年創業孵化基地,提供從辦公空間、政策咨詢到市場對接的全鏈條服務。這種“軟硬兼施”的支撐體系,讓創業者不再孤軍奮戰,而是能夠在完善的生態中專注創新、快速成長。
育創融合,讓創新種子生根發芽。創業成功離不開持續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智慧。湖南創新構建了“寓教于創、以賽促創”的培育機制,通過引進15門國內外優質創業課程、立項95門省級精品課程,建立開放共享的課程資源庫。同時,以“創青春”“互聯網+”“金種子杯”等賽事為平臺,讓創業教育從課堂走向實戰。
郴州在這方面積極探索特色化路徑:依托本地產業優勢,與中南大學等高校合作開設“有色金屬深加工”“溫泉康養旅游”等特色創業課程;每年舉辦的“林邑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已成為發掘培育優質項目的重要平臺。此外,郴州還在全省率先建立“高校—園區—企業”三方聯動的創業導師制度,聘請成功企業家、行業專家擔任創業導師,為大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全程指導。這種扎根地方特色、注重實戰培育的模式,讓郴州成為創業教育的“特色實驗室”。
“背著雙肩包就能來湖南創業”,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承載著湖南對青年人才最真摯的邀請。從制度創新到生態構建,從金融支持到培育體系,湖南正在用全方位的實際行動,打造青年創新創業的理想之地。當萬千青年的“雙肩包”與湖南的溫暖守護相遇,必將碰撞出更加燦爛的創新火花,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青春動能。
來源:今日郴州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