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層干部的精力是否用在實處,直接關系治理效能與群眾獲得感。《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的印發,彰顯了我們黨持之以恒糾“四風”、堅持不懈為基層減負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一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決策部署,以問題為導向、以機制為保障、以實效為目標,打出一套減負“組合拳”,讓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輕裝上陣服務群眾、推動發展。
基層減負,減的是形式主義的“虛”,增的是實干擔當的“實”。基層工作經常面臨“急難險重”的挑戰,既需要基層干部事無巨細落小落實,又需要他們忙而不亂、靈活應對。很多基層干部在做具體工作的同時,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很多無謂的事務,這不僅嚴重挫傷了基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容易對政治生態造成破壞。但減負不是減擔當,而是要為擔當者掃清障礙,基層減負工作必須堅持壓實責任與基層賦能同步發力,明確上級部門減負責任,敢于放權、還權,把更多的資源、服務、管理下移至基層,賦予基層干部更多精力和動力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減無謂負擔、賦實干能量、強治理效能、促長遠發展,讓基層干部在“輕裝上陣”中更顯擔當,讓長效治理真正扎根基層、惠及群眾。
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提升管理效能、服務質量的關鍵抓手,要真正做到讓數字智能、大數據等高科技為基層賦能減負。各級政府和政務服務主管部門、政務服務機構要圍繞政務新媒體、政府網站、電子政務應用等政務服務領域,持續優化創新,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推動基層治理走向高效、規范、智能的新階段。在優化政務服務的基礎上,更要通過數據共享破除“信息孤島”,用制度剛性杜絕“反彈回潮”,持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也讓基層干部從重復報送的怪圈中解脫出來,打造更高效、更透明、更便捷、更智能的現代治理體系,實現管理效能與治理水平雙向躍升,為事業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制度保障。
減負不是“一陣風”,長效治理方得實效。形式主義并非一日之寒,從根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并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健全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持之以恒為基層減負松綁,才可為干部減負、為實干賦能。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擔起為基層減負主體責任,持續發力、馳而不息,嚴格對標《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和省委“十二個不得”開展自查自糾,緊盯新出現的形式主義變種動態施策,著眼治理體系優化整體推進,主動發現問題,及時部署整改,讓求真務實的作風蔚然成風,使基層減負減到關鍵處、治理效能提在點子上,以扎實過硬的作風建設為干事創業松綁賦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從“一周迎檢三四次”到“一月難遇一次查”,從“指尖忙打卡”到“基層辦實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成效,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全市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澎湃動力和人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實在獲得感。站在新起點,唯有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持續深化數字賦能、機制創新,在減負擔上再發力,在強服務上再優化,在提質效上再突破,讓基層組織更有能力、更有精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譜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注入更加強勁的基層動能。
來源:益陽日報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