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報發布:今年上半年,生產、需求穩步增長,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高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水平,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這份來之不易、含金量高的發展成績單,為完成全年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有外媒感慨,中國經濟“表現超出預期”。
2025年上半年經濟畫卷徐徐展開,5.3%的GDP增幅既超越了自身過往,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嶄露頭角。這份“超預期”的成績單,不僅是數字的躍升,也是中國經濟在風浪中穿行的底氣與韌性的確鑿證明,讓我們看到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強大的底氣與韌性,讀出了我國經濟的確定性與穩定性,更增強了決戰決勝“十四五”的信心與決心。
實體筑基,帶動新質生產力加速。浙江義烏的卷簾門每日升起,便是全球客商涌入的序曲,“世界那么大,市場那么廣”的底氣背后,是中國制造從“關節”升級到整體躍遷的真實寫照。從軸承托舉火箭探向蒼穹,到人形機器人“成建制”進廠“打工”……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勃發、未來產業布局,共同構筑起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堅實根基。風雨無阻向前行,穩在底盤堅固,進在生產力煥新,這是我國經濟最深厚的底蘊。
政策精準滴灌,也在護航經濟成長。廣東長虹電子車間產線全開,江蘇張家港千里馬襪業柳暗花明,其亮眼業績背后是宏觀政策組合拳的精準發力。消費品以舊換新點燃市場熱度,稅費減免為研發注入活水,穩崗政策保障就業基本盤。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政策“工具箱”被層層打開,就業補助穩民生,金融支持穩企業,項目落地穩市場……政策靠前發力、協同增效,為我國經濟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筑起了堅實的堤壩。
當量子技術從實驗室的“科研概念”悄然走進大眾,當“本源悟空”已完成超50萬個量子計算任務,創新的引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驅動未來。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研發隊伍,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全球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6萬家,這些都是創新涌動的活泉。與此同時,改革利刃直指阻礙發展的藩籬,《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破除不公平競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筑牢法治保障,“內卷式”競爭被強力整治,改革清障為創新巨輪開辟出廣闊水域。
開放的中國不斷擴圈,中國的未來可期。渣打銀行在華經營動作頻頻,折射出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引力。從電信醫療到生物醫藥,從股權投資便利到“投資中國”品牌深耕,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如今,多家國際機構已紛紛上調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看好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未來。
中國經濟巨輪穿越風雨的航程,昭示著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錨定未來,是應對世界之變的根本之道。當“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謀篇蓄勢,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這既是今日拼搏的坐標,更是明日輝煌的序章。
(好評中國系列評論欄目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來源:時刻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