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隆重召開,標志著媒體融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次大會以“新使命 新機制 新變革”為主題,匯聚了業界大咖與學院專家,共同探討主流媒體在內容創新、社會責任、技術應用、國際傳播等方面的新使命和新作為。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如何堅守“內容為王”,成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牽住“內容”的牛鼻子。媒體的飛速融合,促進新傳播環境、新技術應用的深刻變革,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內容始終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傳媒行業作為信息服務行業,其本質在于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內容。正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所強調的,新聞的真實性是媒體的生命線,而優質的內容則是匯聚注意力資源的關鍵。
從實踐來看,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內容都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在歷屆中國新媒體大會展示的諸多案例中,從人民日報《中國一分鐘》的全網熱捧到中央廣播電視臺《主播說聯播》的鮮活吸睛,從海南日報《一粒種子的奇妙之旅》以小見大的“奇妙”敘事到湖南日報《出海記·走進非洲》的創新話語表達,這些優質內容的熱播,不僅帶動了相關媒體平臺的流量,還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而微信平臺上大量僵尸賬號的存在,則進一步證明了優質內容對于新媒體的重要性,唯有持續高質量的內容輸出才能提高粉絲黏性,贏得市場認可。
以創新引領融合“聚變”。內容創新絕非坦途,亦非王者桂冠的天然加冕。社交媒體、短視頻、人工智能等新興力量的崛起,一度讓傳統媒體陷入困境,質疑之聲不絕于耳。審視當下,部分媒體在創新路上迷失方向,或盲目追求流量,或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忽視了思想的深度與信息的系統性,導致形式疲勞與審美疲勞并存。一些主流媒體雖坐擁優質內容,卻常因渠道之困,淪為商業平臺的附庸。
應對這一系列挑戰,傳統媒體必須主動求變,以創新引領未來發展。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內容傳播形式的創新上,更要體現在內容深度的發掘、信息的系統性集成、營銷模式與發布渠道的多元拓展與創新轉型上。從人民日報打造“中央廚房”模式,通過一次生產、多次發布,成就了全媒體時代多樣性傳播的典范到浙江日報推出“潮新聞”客戶端,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完成了“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華麗轉身;再到湖南衛視通過建立“芒果TV”平臺,實現了對自有內容市場的壟斷,鞏固了媒體市場的“湘軍”地位。唯有不斷創新,才能確保內容之樹常青。以創新為引領,推動媒體融合“聚變”,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傳統媒體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融合中彰顯時代擔當。在媒體融合中,“內容為王”的理念需被賦予新的生命。好的內容,應當是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促進思考的佳作。它們不僅要符合社會主流價值,契合中國精神,還應當具有時代特色,反映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與情感。媒體在堅守“內容為王”的同時,應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利用新技術、新媒介拓寬傳播渠道,讓優質內容以更快、更準、更廣的方式觸達受眾。
此外,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應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如在報道中,應注重平衡、公正與深度敘事,避免套路化、片面化、極端化的傾向;對于社會熱點問題,應及時給予關注,通過深入調查與分析,善于以小見大,為公眾提供準確的信息、理性的思考空間和豐富愉悅的精神營養。
展望未來,媒體融合道阻且長,但只要我們的媒體堅守“內容為王”的核心理念,不斷創新內容與形式,拓寬傳播渠道,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就必能在融合的大潮中乘風破浪,開創媒體發展的新篇章。讓我們攜手共進,以優質內容引領時代風尚,以媒體融合推動社會進步,共同書寫媒體事業的新輝煌。
來源:今日郴州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