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強生態文明領域立法
出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地方性法規7件
本報訊??5月15日,記者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獲悉:自2016年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我市地方立法工作在市委堅強領導下,緊扣“為誰立法”“立什么法”“怎么立良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我市共出臺地方性法規11件,其中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法規7件,重點圍繞保護農村耕地、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一園、兩河、兩區”生態環境開展立法,提升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在加強生態文明領域立法中,市人大常委會針對我市農村侵占耕地建房、人居環境治理亂象較多等問題,及時出臺《婁底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婁底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通過授權或者委托鄉鎮人民政府執法,有效打通農村綜合行政執法“最后一公里”,切實以法治力量助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針對孫水河、資江水污染防治任務較重的問題,出臺《婁底市孫水河保護條例》《婁底市資江保護條例》,從水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源和水生態保護、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區域協作等方面著力,全面加強對我市“母親河”生態環境保護;針對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湄江風景名勝區、仙女寨生態區域等重點區域管理機制不順、開發無序、資源破壞嚴重等問題,及時出臺專門法規,推動長期制約園區(景區)發展的各類“頑瘴痼疾”得到有效解決,為我市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這些地方性法規的頒布實施,為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尤其是《婁底市孫水河保護條例》《婁底市資江保護條例》有效助推我市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實現專業化、規范化、法治化,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等各項指標持續改善。目前,我市納入國家、省控2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連續兩年全部達到Ⅱ類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孫水河、資江流域人民群眾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顯著上升。(婁底日報全媒體記者??譚小斌??通訊員??王利平)
來源:婁底日報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