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企“生態股”,賦能美麗新湖南

制圖/李雅文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利飛
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智能制造之城”長沙,29款智慧新能源環衛裝備新品從盈峰環境下線。
近年來,“雙碳”政策向縱深推進,各領域綠色低碳項目全面實施,湖南生態環保行業生機勃勃,越來越多細分領域的企業嶄露頭角,并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
環保湘企,接連上市
2013年,我省環保產業總產值跨過1000億元大關;2017年超2000億元;目前已達3259.3億元。
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產值規模連年向上,企業自身力爭上游,成長迅速。
2022年,湖南有三家環保企業集中上市——
4月,固廢處理領域龍頭企業軍信股份、農村環境治理領域龍頭企業艾布魯先后登陸創業板,成為資本市場環保“新星”。
11月,賽恩斯在科創板敲鑼上市,成為“A股首家重金屬污染防治企業”。至此,湖南上市環保企業達6家,居中部省份前列。
環保湘企在資本市場開啟“破冰”之旅,得追溯至2011年。當時主營石油化工尾氣(廢氣)回收利用的凱美特氣,以及在脫硫脫硝大氣治理領域獨具優勢的永清環保亮相深交所。2019年,力合科技作為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制造商,在創業板上市。
目前,我省還有環保企業IPO在審,不久或有新兵入列湘股陣營,另有50多家環保企業納入上市后備資源庫。
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會長徐文龍看來,先后上市的環保湘企,發展規模、優勢稟賦不同,發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一定程度反映了行業發展“圖譜”:產業發展的重點,由單一環境要素末端治理,轉向跨領域、多要素系統協調的綜合治理和綜合運維。
行業升級,企業突圍
近些年,行業起伏,股市跌宕,環保湘股整體發展穩健。
數據顯示,2023年,6家環保上市湘企營收均上億元,4家公司實現盈利。其中軍信股份年度營收規模最大,達18.57億元;永清環保凈利潤增長幅度超過120%。
著眼長遠,環保行業朝陽向上。但在投資放緩、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下,尤其是行業由過去的拼資源、拼資本的時代,逐步過渡到拼綜合解決方案的新階段時,上市企業經歷發展陣痛。
業態調整、精進技術等方面的持續發力,成為不少環保企業業績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
2024年3月,簽約印尼青山工業園內德信鋼鐵廠66MW光伏項目;5月,簽約云南昆明45MW屋頂光伏工程建設項目……近段時間,永清環保在新能源領域大單不斷。
永清環保在現有業務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探索產業升級,拓展業務邊界,以環保+新能源塑造新的增長極。其以“新能源優質資產運營商減污降碳技術創新者”戰略,打造新質生產力。
永清環保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龍麒表示,公司正努力實現輕重資產相結合、既保現金流又有綜合技術服務能力的業務組合模式,將新能源與公司傳統環保業務形成互補與閉環,打造強競爭力的綜合環保新能源平臺。
而身處環保制造細分領域,力合科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僅去年,就推進智能管控終端、無接觸實驗室智能水質檢測成套裝備的優化,突破多項自動監測技術,率先實現100余項水質指標的自動監測。
多方合力,加速轉型
6月5日,環衛裝備龍頭企業盈峰環境被權威機構授予“新能源環衛裝備行業第一”證書。當天,該企業生產的清掃、清洗、垃圾收運、市政應急、園林綠化在內的29款智慧新能源環衛裝備新品,驚艷亮相。
在減污降碳和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下,A股環保中堅力量向“新”發力。
2007年,盈峰環境研發出國內第一臺純電動掃路車,如今已實現清掃、清洗、垃圾收轉運、市政應急等新能源產品全系覆蓋,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穩居行業第一。
盈峰環境副總裁、中聯環境董事長焦萬江介紹,公司行業首創的“智慧環衛作業艙”,將為環衛裝備插上“智慧”的雙翼。
根據《湖南省“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末,湖南環保產業要比“十三五”末新增10家上市公司。賦能美麗中國、美麗湖南建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力量,不斷在積蓄。
比如,近年來,財信金控率先成立湖南省屬企業首個雙碳業務專門機構——雙碳服務中心;建設運營省級環境權益交易平臺,助力破解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難題;聯合設立省地質勘查基金、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截至2023年底,財信金控累計投資綠色項目72個,綠色融資總額達64.96億元。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