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有效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難題
湖南日報6月5日訊(全媒體記者楊元崇)今天,記者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老司城遺址周邊鄉鎮,發現曾經的采石場覆土種植了各類苗木,披上了綠裝。曾經受利益驅動,在遺址周邊鄉鎮出現一些無序開采的采石場,破壞植被,留下傷痕,與“綠色”襯映下的世界遺產老司城遺址不相匹配。
2023年,永順縣對25家采石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進行辦理,由采石場業主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費用共計1040.17萬元,生態得到修復。今年6月4日,在六五環境日湘西主場活動上,永順縣25家采石場無序開采非法破壞林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入選第二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湘西州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有效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難題。2023年,湘西州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40件,辦結138件,獲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突出單位。花垣縣文華錳業有限責任公司賠償協議金額3890萬元,入選最高檢“檢察公益訴訟協同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典型案例。
強化協同履職,共譜生態環境保護“協奏曲”。花垣縣文華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成功辦理,體現了檢察機關、司法、生態環境部門強化協同履職,深化落實線索移送、辦案協作、專業支持、信息共享、檢察公益訴訟銜接等機制,該案及時完成生態環境損害調查取證、磋商、協議簽訂、申請司法確認,推動賠償權利人依法進行索賠,責成當事人履行賠償義務。
辦理一案,帶動一片。該賠償案件的成功辦理,推動了“錳三角”等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辦理,賠償義務人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及時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
聚焦生態環境損害誰來評,湘西州推行技術調查官。2023年,率先建成全省首個地市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家庫,39名專家涵蓋了農林牧漁、自然資源、水利、高校等多行業、多領域,為評估工作提供就近、便利、專業、高效的支持。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