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漣源市龍塘鎮新石橋村是開國上將李聚奎的故鄉,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底蘊深厚。現有人口1612人,村域面積176.00公頃。近年來,在市、鎮共同支持推動下,新石橋村黨支部圍繞提升組織力、樹立新形象、引領價值觀、走出致富路的總體思路,著力挖掘運用好紅色資源,激活鄉村振興動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新活力。

紅色驅動建強支部堡壘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2021年以前,新石橋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村里大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后備力量培養難,村“兩委”班子配備不齊、軟弱渙散,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一直得不到充分發揮。市、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狠抓新石橋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支持新石橋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2021年6月,漣源市委從市紀委選派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的幫扶工作隊,到新石橋村駐村開展鄉村振興、理論宣傳、業務監督等工作。在市紀委幫扶工作隊的指導下,新石橋村著力加強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調整選配公道正派、熱心為民的優秀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黨支部組織力和凝聚力持續增強。村黨支部堅持因地制宜、勤儉節約的原則,新建了新石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一站式”的辦事服務窗口,設置了“開放性”的圖書閱覽室,讓群眾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到貼心的優質服務。村“兩委”班子成員平時經常到群眾家中“走親戚”,架起了黨群“連心橋”。村黨支部每月在黨群服務中心組織“主題黨日”活動,開展“村莊發展大家談”座談會,邀請群眾對村里的發展建言獻策,提升黨員群眾“跟黨走”的自覺性,極大促進了黨群關系的和諧發展。

紅色熏陶匯聚先鋒力量
革命洗禮鑄就的紅色精神,是新石橋村寶貴的精神財富。新石橋村黨支部以黨員先鋒為主體,黨員主動“亮身份”,自覺承擔起講述李聚奎將軍革命歷史、傳播紅色文化、賡續紅色基因的責任,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村“兩委”班子成員李翰是李聚奎將軍的孫子,作為將軍的后代,經常義務為前來將軍故居參觀、學習的黨員群眾擔任講解員。
為強化黨員的身份意識,全村確定了30名黨員中心戶,家門口顯眼地掛起“共產黨員之家”的牌子。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由黨員志愿者組成的服務隊活躍在田間地頭、村民家中,開展“清潔家園”人居環境整治,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文明鄉風、反詐打跨、森林防滅火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擦亮為民服務的底色。
村黨支部積極推廣網格管理模式,以村為一級網格,由村黨支部書記任一級網格長,按村民小組劃分二級網格,由其他“兩委”干部擔任二級網格長,結合“黨員五到戶”責任制劃分三級網格,由黨員中心戶擔任三級網格長,逐步實現基層管理和服務方式的有效轉變。將村莊治理、公共服務、文明創建等工作統籌納入網格治理任務,充分利用網格員“人熟、地熟、社情民意熟”的優勢,及時察民情、排民憂、聚民心,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
紅色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開發一方紅土,致富一方百姓”。村黨支部始終堅持“紅色領航、綠色發展”的理念,充分借助優越的紅色底蘊和生態條件,讓村容村貌靚起來、集體經濟旺起來、紅色基因活起來。
村黨支部結合將軍故居秀美屋場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創建活動,大力改善鄉村環境,扎實推進環境整治,設立村級環境衛生巡查員,常態化開展“三邊三清”、垃圾清理保潔、溪溝河漂浮物打撈、垃圾轉運等衛生整治工作,完成村組道路硬化升級,排水溝修整,高標準農田建設,曹家、新力、西坪公路塌方維修加固等系列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黨支部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特”,堅持以紅色文化引領綠色發展,將和美村莊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特色產業發展、紅色旅游開發貫穿于和美村莊建設始終,努力打造“黨旗紅、生態優、產業強、農民富、鄉風好”的和美村莊示范村。今年1月,村黨支部根據本村陽光充足、荒地較多的實際情況,開辟多畝荒地,爭取漣源市委組織部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涉農整合資金30萬元,建設了68.2KW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
昔日“風展紅旗如畫”,如今踔厲奮發。新石橋村正在傳承著老一輩革命英雄的紅色基因。通過黨建引領,共同打造黨員干部帶頭奉獻、群眾共同參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振興新格局。(通訊員 周奏意)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周奏意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