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強能力提升,讓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這是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根本遵循。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展示出一種迎難而上的態度,一種攻堅克難的勇氣,一種百煉成鋼的毅力。一棵樹苗,惟有經歷風吹、雨淋、日曬、蟲害等挑戰,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名干部,也惟有經受意志定力、耐心耐力、擔當精神等考驗,方能成為優秀人才。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任何人都不可能輕輕松松地成為人才。年輕干部進入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一定就能成為可堪大任的人才。不經過吃緊崗位的磨練,就難以應對復雜棘手的局面;不經過急難險重任務的鍛煉,就難以應對風險挑戰的考驗。磨難顯才華,安逸隱天才。當前,大多數青年干部還是積極進取的,但還是有一部分年輕干部,不愿到吃緊要緊處接受摔打,不愿意到辛苦清苦的崗位去磨練。有的向往安逸,向往舒適,向往捷徑,總想在機關輕輕松松干上一輩子,眼睛時刻盯著上級機關的遴選,甚至為了準備考試本職工作都可以不干;有的不敢承擔責任,害怕出錯,沒有信心獨當一面,沒有勇氣到有風險有困難的崗位上歷練,不敢接受大風大浪的考驗。諸如此類的思想行為,實質上是一種自我放棄,不僅不利于自身成長,也不利于推進新時代改革發展各項事業。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才。”不難發現,每逢受領大項任務,每逢遇到關鍵時刻,領導點名的、能夠站出來的,總是那些經受過吃緊崗位、重要崗位磨練的人才。大事難事是一面鏡子,有的人在鏡子里看到了曾經的誓言、肩上的責任、腳下的路,于是迎難而上、風雨兼程;有的人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精神上的孱弱和內心的空虛,于是知難而退、碌碌無為。順風順水的時候,誰都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敢不敢擔當,關鍵就看大事難事面前、危難阻力之中,能不能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否擔當負責,最能看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和作風。年輕干部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堅持在重大斗爭中去經受鍛煉,在克難攻堅中增長膽識和才干,涵養知難而進、逆流而上的氣概,磨礪遇強更強、愈挫愈勇的堅韌。
勇士之風總是在最“吃緊”處展現,英雄本色總是在最“要緊”處彰顯。對年輕干部而言,困難是自身成長的“維他命”,挑戰是提升本領的“蛋白質”。時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號角全面吹響,進行新的偉大斗爭,面臨的困難絲毫不會亞于過去。年輕干部要建功新時代,就必須敢于走出心理舒適區,激發同困難斗爭、向問題進發的精氣神,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在勇于攻堅克難中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通訊員 謝亮)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謝亮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