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湖南:讓文物活起來 讓歷史看得見 讓文脈傳下去

        來源:時刻 編輯:吳一夫 2023-06-26 14:28:03
        —分享—

        朝著“讓文物活起來”目標,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全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圖片

        深入推進考古挖掘利用,文明探源工作成果豐碩,湖南共實施考古調查勘探項目2473個、考古發掘項目342 個,馬王堆漢墓、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等4項考古成果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位于澧縣的城頭山遺址,有世界最早的水稻田遺跡,具有6500多年歷史。從1991年至2014年,歷經15次考古發掘,出土完整可修復陶器和石、木、骨、玉等各種質地珍貴文物5000多件。如今,這里已被打造為4A級景區。

        澧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副局長 曹毅:我們將以打造農耕文化名片為契機,挖掘城頭山文化內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遺址的數字化保護與展示,讓文物活起來。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湖南革命文物資源總量和重要革命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一,革命文物開發走在前列。

        在道縣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內,講解員正講述一段80年前“六張紙幣和半筐紅薯”的革命故事。自2019年6月免費開放以來,這里已接待海內外游客152萬余人。

        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館副館長 陳志軍:為了把紅色文物利用好,我們深入挖掘文物的歷史,通過展現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承載的革命故事感動人、教育人。

        加強文物保護,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湖南博物院年均接待參觀300多萬人次,游客不僅能參觀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還能欣賞復原動態展《一念·辛追夢》,將觀眾們帶回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文創產品也推陳出新,不僅有文物盲盒,考古現場盲盒,還有文創本蓋章,讓很多游客紛紛打卡。

        游客:這些文創的紀念品對我們年輕人來說,也是非常喜歡。

        游客:比較有文化的展覽,感受這種傳統文化的氣息。


        圖片


        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這里擁有全國最豐富的簡牘藏品,博物館還攜手湖南廣電創作《聽見簡牘》系列節目,讓書寫在簡牘里的文字“活”起來。

        長沙簡牘博物館副館長 毛志平:創新簡牘展示展覽方式,更好呈現簡牘文明的無窮魅力,提升簡牘文物的知曉度和影響力。

        湖南文物分布廣、數量多、等級高,擁有不可移動文物2萬余處、可移動文物200余萬件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9處、居全國第八。

        湖南省文旅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 陳遠平:把湖南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讓沉淀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書寫在古籍的文字都活起來,為保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湖南的貢獻。



        來源:時刻

        編輯:吳一夫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