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全國近50市核酸“減碼”,然后呢?

        來源:新湖南 編輯:石成 2022-12-07 10:09:25
        —分享—

         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醫療資源準備、

          相關藥物儲備等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繼多地縮小核酸檢測的人群范圍后,12月以來,多地宣布,除醫院等特殊場所,其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據北京市交通委12月5日消息,自當日首班車起,公交、地鐵運營企業在核驗健康信息時,不得拒絕無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乘客乘車。

        12月6日,北京對核酸查驗的要求進一步放寬。據“北京發布”消息,進入商超、商務樓宇及各類公共場所,可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掃碼進入即可。進入網吧、酒吧、餐飲、室內健身等場所,須掃碼并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中國新聞周刊》梳理統計發現,截至12月6日上午,全國近50個市先后做出上述宣布。

        多地紛紛“減碼” 不再查驗核酸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12月1~3日,內地單日新增本土感染者超3萬例,12月4~5日新增本土感染者分別超2.9萬人、2.7萬人。其中,廣東、重慶、北京12月5日新增本土感染者合計超1.4萬例,占當日新增感染者的52%。

        12月以來,國內多地紛紛“減碼”,陸續放寬防疫措施。12月5日,廣州市多名當地居民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廣州恢復了既往熱鬧,很多公共場所不再查核酸檢測結果。

        “現在進餐館、坐地鐵和公交,都不查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了,也很少有人去做核酸檢測。”廣州海珠區一名居民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幾天他買了幾十個N95口罩,身邊很多人也購買了抗原檢測試劑和抗感冒、發燒類的藥物。小區居委會建議他們自備抗原試劑,如果測出陽性就自行居家隔離五天,期間做好健康監測就行。

        12月4日,山東省政府發布通告,次日居民進入公園、景區、服務區等公共場所,乘坐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健康碼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12月5日晚間,山東省宣布取消交通場站、港口碼頭、高速卡口等場所強制性核酸檢測“落地檢”要求,成為全國首個取消強制性“落地檢”的省份。

        除了山東,烏魯木齊、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地,也于近期宣布一些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

        12月4日晚,浙江杭州宣布,自12月5日起,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實行“愿檢盡檢”,各地繼續提供便民檢測服務。除養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幼兒園等特殊場所外,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進入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掃“場所碼”。通過藥店購買“四類”藥品的人員,不再要求核酸檢測和賦碼促檢。與此同時,浙江寧波、溫州、臺州、湖州等地相繼發布了相同通告。

        12月5日起,上海乘坐軌道交通、地面公交、輪渡等市內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全市公園、景區等室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同一天,深圳宣布,全市社區小區、辦公場所、餐飲商超及各類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憑健康碼綠碼、掃場所碼進入。網吧、夜總會、棋牌室等六類人群聚集密閉公共場所仍需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掃場所碼進入。

        放寬防疫舉措,然后呢?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多地放寬防控措施并不意味著任由新冠病毒隨意傳播,要把這樣做的合理性說清楚,后續防疫措施還會持續優化。他建議,市民如果出現感冒類癥狀,不要隨意到餐館、KTV、酒吧等公眾場所,同時進行抗原自測,如果檢測陽性就自覺居家,這樣可以將公共場所的風險降低很多。

        “現在的這種開放相當于是對過去防疫措施的一種糾正。”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他看來,之前的嚴格防疫措施在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時基本已經達到極限了,包括大規模核酸檢測和嚴格封控。奧密克戎的傳播力強,應該盡可能通過一些措施延緩傳播,避免疫情暴發的高峰來的太猛烈,出現同一時期太多人感染的局面。

        陸蒙吉表示,在取消大規模核酸檢測和核酸查驗后,應該有相應的替代方案。此前,在德國,個人想在公眾場所自由活動,需滿足完全接種疫苗、發生過自然感染、進行過核酸或抗原檢測其中一種條件。

        “現在德國公衛管理的重點仍是保護身體免疫力脆弱的老年人群。”陸蒙吉說,如果是去養老機構等老年人群多的地方,需要接種三針疫苗且具備檢測陰性證明,這些措施目前還在堅持。

        2月24日,香港“疫苗通行證”正式實施。香港特區政府提醒,9月30日開始,香港特區“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降至5歲。5至11歲兒童須符合接種要求,才能進入任何“疫苗通行證”適用處所。其中,5至11歲兒童需接種第一劑疫苗后未滿三個月或已接種兩劑疫苗,12歲或以上人群需接種第二劑疫苗后未滿五個月或已接種三劑疫苗。同時,市民可通過更新功能的“安心出行”應用程序,同時儲存自身及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證”。

        “香港實行需要打滿三針新冠疫苗才能出入餐館、醫院、超市等場所。這種辦法也能促進老年人打疫苗。”金冬雁說。

        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博士生周蕾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在香港出入公眾場所需要掃碼登記,看疫苗記錄。“地鐵、公交、餐館、商場、電影院等公眾場所目前也不需要查抗原檢測,學校等場所還是需要有抗原陰性結果才可以進入。”周蕾說。

        金冬雁說,未來做到科學防疫、精準防疫、常態化防疫,要掌握好三大“板斧”——提高疫苗接種率、及早給有需要的人群使用抗病毒口服藥、做好新冠治療的分診制度。“現在還應該提高抗原檢測試劑的產能,用來彌補核酸檢測產生的缺口。”他說。

        陸蒙吉說,目前國內仍處于放寬防疫措施后的初始階段,隨著之后春節到來,人員流動會增加,要注意基層城市和農村地區的脆弱人群。

        “目前更擔心的是兩個月以后可能出現的問題,而不是現在。”陸蒙吉表示,在這段時間窗口期,應該盡可能提高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做好個人防護和藥物儲備。

        一位公衛專家說,現在的趨勢是走向放松管控,但目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醫療資源準備及相關藥物儲備等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加上現在正處于流感的高流行期,未來的挑戰十分艱巨,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第一責任人。


        來源:新湖南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