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變,千差萬別。
甲變乙,區(qū)區(qū)一字,走過漫長3年。
此疫,全球致死人數超過660萬,造成多少生離死別,留下多少人間悲催。有專家稱,新冠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或長達20年。
此疫,幾乎每個國人都感受到了“疼”,要么是感染后身體疼痛,要么是心理焦灼,要么是目睹別人疼痛的感同身受。
經歷疼痛,更懂得人生滋味,更能理解人間美好、國泰民安。

▲ 12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此番我國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一字之變,到底要如何理解?觀潮君認為,釋放了五大信號。
一字之變,是我國防控新冠病毒重心轉變的“里程碑”。
說是里程碑,在此絕無稱頌之意,而是說重大標志性節(jié)點。
“甲管”變“乙管”,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意味著動員全社會力量、動用多種超常規(guī)手段的階段宣告徹底結束,“乙管”意味著“降級”,常態(tài)化管理?!耙翌愐夜堋钡膫魅静∮?0多種,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血吸蟲病、瘧疾等,我們早已司空見慣。
新冠病毒跌落“魔壇”,混跡“乙管”,將與人類長期共存。
一字之變,飽含了3年艱辛。疫情暴發(fā)之初,黨中央果斷決策,我們贏得了“生命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后來通過廣泛接種疫苗,以時間換空間,終于將病毒從“老虎”拖成“貓”,我們掌握了防疫主動權。不論是二十條、新十條,還是此次甲變乙,都是應變識變的科學決策和重大舉措。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創(chuàng)造了疫情防控極低死亡率的奇跡,統籌經濟發(fā)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也積累了應對未知病毒的寶貴經驗。

▲ 黑龍江珍寶島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整理復方芩蘭口服液。(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字之變,是對個體化防疫的提示語。
“甲管”,更多依靠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的力量,而“乙管”,必然依靠個體化防疫,每個人需要當好自己的“守門員”,需要履行好公民職責。
積極做好個人防護,堅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應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常態(tài),而這也是防疫的“長效良藥”。整個社會多宣傳科普知識,多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多建設健身場所,這也是健康中國的應有之義。
一字之變,是助力生產生活復蘇的清新劑。
“甲管”的防控手段,需要全社會付出巨大成本,以致于三年來形成了一種“防疫型”社會心態(tài)。當下,很多行業(yè)的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亟需早日恢復常態(tài),提振信心。此次調整,也是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因此,“甲管”變“乙管”,是助力生產生活復蘇的清新劑,是讓我們更清醒認識到:“煙火氣”早日升騰起來,“搶先機、拼經濟”干起來!雖然困難還有很多,但生活需要努力向前。
一字之變,是向國際社會發(fā)出的開放令。
“甲管”變“乙管”,我國優(yōu)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取消入境后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取消“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等等。這些舉措,都很好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及經貿往來日益增多,調整防疫政策,讓中外人員往來更加便利、安全、高效,敞開開放大門,將為維護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推動世界經濟恢復增長作出應有貢獻。

▲ 在杭州市臨安區(qū)太湖源鎮(zhèn)黨群服務中心,村社醫(yī)療小分隊的志愿者們在分裝健康禮包,健康禮包里有消毒液、口罩、必備藥品等。(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字之變,是開啟新年新氣象的春之聲。
雖然,當下仍是新冠病毒傳染的高峰,很多人正忍受著感染后的疼痛,遭遇著各種醫(yī)療資源短時間難以適配的陣痛,但不管怎樣,最艱難的時期早已過去,冰封的河流已經開始解凍。
“甲管”變“乙管”,其實是冬天里的春之聲,它給了我們最終卸去新冠沉重包袱以鼓舞,讓我們看到了新年新氣象的曙光。

▲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已推行“急診日清零”制度,盡量把急診每天新增的需住院患者,當天收入相應??撇》炕騃CU,加快急診綠色通道的暢通。圖為該院急診科搶救室。
當下,各級黨委政府需要妥善做好感染高峰期的應對,在就醫(yī)、用藥、重點人員防疫等方面最大限度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特別是要做好極限應對,真正將“人民至上”落到實處。
對個人而言,甲變乙并非防疫終結,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個人仍需科學合理應對,不能麻痹大意。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再過幾天就是元旦,在2023年,讓我們迎接新的春天,開啟新的未來。
來源:觀潮的螃蟹
編輯:吳一夫